淺談創意設計

許正和/許睿昕
 

一、設計的基本概念

由於人類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並能進行創造活動,因此人類的歷史可說是一部創造的歷史,人類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當無不建立在創造的歷史。設計活動就是以人類的智能,運用科學的發現與理論來滿足人類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及社會上的需求,最後創造出符合人類需要的產品,如圖一所示。

設計的工作就是如何以新方法來滿足人類需求的這個老問題。

設計是一種針對目標的問題求解活動,設計是將人為環境發展成符合人類社會心理與生理需求的過程。設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穎的而有益的東西。設計是一種構思、計劃 、以及把這種構思與計畫,通過一定的手段付諸實現的話動過程。總之,設計是創造性地建立滿足功能要求的系統之過程,亦是把各種先進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活動,更是人類得以改造世界、創造美好世界的重要手段。

設計活動之示意圖
 
圖二所示為設計的組成架構,設計主要是由問題、程序與方法(理論)等三個要素所構成的系統。設計的本質是創新與創造,因此一個理想的設 計的首先要有新穎的問題,即最好是眾人未曾發現的問題,需要解決,接著以系統化的程序依照一定的次序有條不紊地進行,避免過程複雜化。在每一個階段所遇到的難題將運用創造性的方法針對問題有效地構思解決方案。在設計過程的每一環節和步驟都滲透著創造性與系統性,最終構想出創意的產品。
 設計的組成架構 系統化設計程序
 
 

二、設計問題的來源

需要是創意設計的泉源,認識到一種需要,本身就是一種創造的過程。「認識需要」是從生活或是生產的實在情境出發,去尋求想要解決的問題。問題的產生須要解答者自己定義,且答案也不是唯一。能否識別需要,關鍵是要有一個『問題意識』的頭腦,只有細心觀察,不滿足於現況,才能感覺到有問題存在,才會去深入探索。


例如,人們對於汽車在剎車時,會因車輪被鎖死後車輛只做滑行運動,無法變換前進的方向,因而常會發生危險狀況。人們對這種狀況感到不滿意,甚至恐懼時,人們才會去探索開發,最後發明了汽車的ABS裝置。


我們更要經常注意去發現人類的潛在需要,許多偉大的設計師就是在社會大眾還沒有領悟到某種需要以前,就已經認識到這種需要。例如,社會大眾對電燈尚未有明確的需要之前,愛迪生研製電燈的工作已經進行了一段很長的時問。所以創造設計問題的關鍵常常不是解決技術上的難題,而是能就新需要產生新構想。

 
三、設計程序

為了創造出符合人類需要的產品,我們必須有一套系統化的步驟稱為設計程序,如圖三所示。當我們發現設計問題後,由於一開始對設計問題的最初敘述不一定清楚,因此首先要將設計問題加以釐清,並以白紙黑字的方式將設計需求表整理出來,使設計問題能夠形式化;其次針對設計問題進行構想設計,以創造性方法與技巧提列出一些構想方案,接著將所採用的構想方案具體化成實際的組件而得到產品的結構方案初步圖,然後再將組件內的各零件選擇適切的材料與決定其形狀與尺寸,並將所含的弱點加以改善而完成細部設計,得到產品方案的定案圖。

 
四、創意技法

創意技法的基本出發點是打破傳統思維習慣,克服妨礙創意性設想產生的各種消極心理因素,充分發揮各種積極心理,以提高創造力為宗旨,進而促進許多創意性成果。創意技法有四個某本原則,分別為:一是主動原理,二是刺激原理,三是希望原理,四是多解原理。創意思維要透過創意技法才能引入設計活動,現有的創意技法非常多,以下闌述幾種常用的技法。

集思廣益法

的基本概念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人的創意思維常是在受激發的情況下才會有較好的發揮,將一批人集合在一起,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時,由於各人的知識與經驗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和分析問題的方法互異,所提出的各種主意能相互啟發,填補彼此的空缺,激發與誘導出更多的創意性設想。集思廣益的方法不少,較為常用的有腦力激盪法等。

聯想法
是指運用相似、接近、對比等幾種聯想方汰的交叉使用,為思維提供寬廣的天地而能夠產生各種創造性解法。由河蚌育珠的現象聯想到在牛瞻內置入異物,刺激牛分泌而產生膽結石得到珍貴的藥材「牛黃」,這是相似聯想。常現代人居住華廈時,想到以前所住的茅屋陋室,這是對比聯想。

類比法

是指在兩個事物間進行比較,找出相似之處,以異中見同或見同中見異的交叉使用,而產生新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