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䰾
生活科學補給站
化學
生物
健康教育
地球科學
數學
生活科技
物理
專題導言
STEAM
鹿角鍬形蟲
鹿角鍬形蟲(Rhactulus crenatus crenatus)是臺灣常見的鍬形蟲之一,全身黝黑、具金屬光澤的值色,外加-對長得像鹿角般的美麗大顎,所以受到許多蟲友們的喜愛。鹿角鍬形蟲野外族群數量頗多,要尋覓牠們蹤影其實並不困難,因本種鍬形蟲有趨光性,所以每年4 至10月,一些中低郊區學校或野外的路燈下,可常見成蟲活動,其分類地位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opoda)>昆蟲綱(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鍬形蟲科(Lucanjdae)。
各種體型的大顎樣化
鹿角鍬形蟲有大、小兩種體型個體,大型個體大顎基部上下各有一個三角形齒凸,大顎內側有數枚波浪狀小齒凸,大顎前端分又明顯。小型個體大顎明顯較短,除前端分叉與大型個相似外,大顎內側較為平整,齒凸不明顯 (圖一至四)。
鹿角鍬形蟲與之前介紹過的扁鍬形蟲、兩點鋸鍬形蟲同樣以腐木為食,一段 20至 25 公分長朽木約產下13至15顆的卵粒。從去年7月產卵至今年4月底羽化,花費將近十個月左右時間,完成了一個世代,所以我們稱鹿角鍬形蟲是一年一個世代的昆蟲,而完成一代生活史,需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是完全變態之昆蟲。
鹿角鍬形蟲雌蟲會鑽入木頭裡產下卵粒·卵的外型像似一顆雞蛋般,直徑大小約3至4mm,,高約l至2mm,卵的顏色呈土黃褐色,經過10天發育卵色變深,體積也變大些許,於第14 天,孵化鹿角鍬型蟲之幼蟲。
隔年3至4月.期問大約經過了5個月、將近150天發育成長,鹿角鍬形蟲之幼蟲終於要化蛹了,化蛹前之終齡幼蟲已經不再進食,且將體內廢物以液體狀排泄掉,因幼蟲體內水分及廢物漸漸流失,表皮變皺、變乾。終齡蟲還會依蟲體大小,為自己建造一座堅固的蛹室,為日後在此靜靜地完成蛻變工作。在動也不動的躺在朽木上準備化蛹階段,就是我們所稱的前蛹期,這期問鹿角鍬形蟲幼蟲相當脆弱,毫無防禦能力,偶而肴見幼蟲作短暫性的抽動或干擾時左右身體翻動,經過7天的等待 · 鹿角鍬形蟲幼蟲開始蠕動蛻皮化蛹了。
經過一段時問的前蛹期後,幼蟲頭部及胸部微微下凹,腹節處隆起,幼蟲身體開始蠕動,即開始蛻皮化蛹,因身體的前後蠕動的關係,會使個表外皮變緊,腹節處之各紅色點斑,由後面的第九節上點斑向前相互連接,形成一條白色線體,此時已看到頭部外皮開始慢慢裂開,5分鐘後露出蛹的頭部,再慢慢看見大顎、六足及腹部,整個化蛹的時間大約花費50至75分鐘,剛露出的蛹體晶瑩剔透,似乎可以看到身體內部組織,身上唯一的黑點是頭部兩側之腹眼呈現紅黑色狀(圖九至十二 》。
由蛹變成蟲的過程稱為羽化。見蛹室中的蛹體,頭、胸、腹朝上姿勢靜靜躺在蛹室中,隨後眼睛、六足開始成形,蛹體外皮開始變乾、變皺,成蟲模樣越來越清晰,接下來蛹體翻轉,頭、胸、腹朝下,有助成蟲翅膀及翅鞘向上伸展至背部。羽化後成蟲的頭部及六足呈朱紅色,腹部為黃褐色。l至2天之翅鞘漸漸變硬,且在翅鞘接合處開始出現黑色條紋,體色仍為朱紅色,一星期後禮色由朱紅變成黑色·成熟的鹿角鍬形蟲個體,體色即為黑色。另外雌性個他羽化過程與雄性羽化大致相同(圖十五至十八)。
後記
鹿角鍬形蟲為一年一世代的昆蟲,以幼蟲階段越冬,隔年4至5月羽化,生活史雖長,但因雄蟲那鹿角般的大顎,所以吸引許多人的飼養,在此提供個人飼養經驗,即在讓雌蟲產卵時,就需給予較大的空間及產卵木,以分散產下的卵粒,不然一段約20公分長的朽木,讓雌蟲產下十幾顆卵粒的情形,並非好事,原因在於這樣密集產下的結果,將造成日後幼蟲食物之不足,而降低了羽化率,這是飼養時應注意的小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