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鋸鍬形蟲

李季篤/南投縣宏仁國中教師

兩點鋸鍬形蟲Prosopocoilus astacoildes blancharei(Parry,1873)是校園內常飼養的鍬形蟲之一,牠與我們前面所介紹的扁鍬形蟲, 同受學生們的喜愛。兩點鋸鍬形蟲野外族群數量頗多,主要分佈於全省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區,因本種鍬形蟲於夜晚時具趨光性,所以要尋覓牠們是簡單之事,於每年 5 ~ 9 輕搖動棲息樹幹,就會看到受到驚嚇的兩點鋸鍬形蟲,從樹幹掉落,囚此為台灣最常見的鍬形蟲之一。本種鍬形蟲身體的主要特徵在體色上呈現黃褐色,背部的翅鞘接合處有明顯黑色條紋而將翅膀分開,前胸背板兩側各有一個小黑點,雄蟲體長約 30 ~ 68mm,大顎較為粗大、較長,雌蟲體長 19 ~ 33 mm,除體型小外,大顎也較為細,由於外觀長相特殊,辨識容易,在台灣並無近似種。

本篇文章自本校附近的路燈下野外探集雌、雄蟲個體,以人工飼養的方式,目的在了解兩點鋸鍬形蟲的基本構造與各階段的蛻變過程(圖 1 )
圖一  路燈下是撿拾兩點鋸鍬形蟲的好地方
圖一 路燈下是撿拾兩點鋸鍬形蟲的好地方

兩點鋸鍬形蟲的基本構造

基本構造
兩點鉅形蟲的基本構造
 

各種體型的大顎樣化

兩點鋸鍬形蟲有大、中、小的個體,前兩種個體的頭部中央有一凹陷,凹陷的兩側前方各有個錐狀突起,大型個體大顎中央處有一對大齒凸,大齒凸的前方到尖端有 3 ~ 4 枚小齒曲,後方有 1 ~ 2 枚較不明顯的小齒凸;中型個體的大齒凸、接近基部,大齒凸的前方仍有 3 ~ 4 枚小齒凸,後方的小齒凸已消失,小型個體大顎形狀像一刀片狀,大顎平整不具齒凸 ( 圖 3 ~ 12 )。

圖三 大顎型個體 圖四  顎長22到28mm , 大齒凸在中央
圖三 大顎型個體 圖四 顎長22到28mm , 大齒凸在中央
圖五 中顎型個體
圖五 中顎型個體 圖六 顎長18到22mm , 大齒凸在基部
圖七 中顎型個體 圖八
圖七 小齒凸不明顯個體 圖八 顎長13到15mm
圖九 圖十
圖九 小顎型個體 圖十  顎長8.0到11mm
圖十一 雌性兩點鉅形蟲個體 圖十二
圖十一 雌性兩點鉅形蟲個體 圖十二  顎長3.0到4.0mm

產卵木的種類與卵室的建築

生活在野外的兩點鋸鍬形蟲雌蟲,大部分都已經與雄蟲交過配,採集回來之同時,就必須準備好朽木,儘快讓兩點鋸鍬形蟲雌蟲卵產。產卵木的獲得找們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野外腐木:此腐木在採集雌蟲時,就要收集了,因為雌蟲的出沒地,除了被光源吸引過來之外,大部分時間可能在找尋產卵處,所以附近的腐木是最好的產卵木。第二類種植香菇後的腐木:此類的木頭可向種植香菇業者索取,對他們而言,此類木頭已經無法再重複拿來種植香菇,只要跟業者索取或是當他們丟棄了木頭,找們就可撿拾回來,鋸成適合大小,直接可放人蟲箱中,成為雌蟲最佳的產卵與棲身之處。第三類是購買來的腐木:此類可直接跟昆蟲寵物店購買,不過購買回來的朽木,通常是乾燥堅硬的,必須事前用水浸泡,經過 2 ~3 天後,用手輕輕擠壓朽木,如看見水分從木頭內滲出,即可將此朽木放人觀察飼養箱中。以上是幾種兩點鋸鍬形蟲產卵木的種類,基本上對兩點鋸鍬形蟲雌蟲都相當適合,尤其第二、三大類,除了可以供給產卵之外,又因有事前挖好洞穴,可有躲藏功能,更受其喜愛。在產卵飼養期間可同時放人一些水果,如蘋果、鳳梨或果凍食物,給予雌蟲適時補充體力,如此更可增加產卵之數量。

幾天後,我們剖開木頭找尋卵粒,我們看到剛產下不久的卵粒顏色是淡黃色,幾天後卵色就會變成土黃色,這顏色也與腐木的顏色相同。雌蟲使用短小的大顎,咬出一道深 5.0~8.0mm間卵室,離開時還會使用之前咬出的木屑將進出卵室洞口堵住,如此可避免其他天敵昆蟲的干擾或補食(圖 13 ~ 18 )。
香菇木在埔里是相當容易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