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生物篇 奇妙的頭足綱生物大揭密

文/鄭煜彬 臺大醫院皮膚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吃到一 群有觸手的海產。這群海產大多擁有 形狀不一的吸盤與令人難以望文生義 的名字,例如章魚、花枝、軟絲、透 抽、魷魚與鎖管等等。光憑字面根本無 法辨別牠們是哪一類生物。這些生物 在分類上都屬於軟體動物門的頭足綱 (Cephalopoda)。這群軟體動物沒有 骨骼,而且貝殼大多退化或變成內殼, 只剩下鸚鵡螺和其他幾個種類還有外 殼,因此我們在吃這些海產時幾乎沒有 吐骨頭和剝殼的問題。

頭腦發達,「四肢」更發達的頭足綱

頭足綱動物的血液具有含銅離子的 血青素,所以呈綠色。氧氣充足時是墨 綠色,不足時是青白色,和脊椎動物含 鐵離子血紅素完全不一樣。因此某些老 一輩的人會戲稱牠們為「沒血沒眼淚」 的海產。 然而頭足綱卻是軟體動物門中最進 化的一群,有相當發達的頭部與足部, 因此被稱為頭足綱。頭足綱的足長出的 位置其實是真正的頭,而平常我們吃到 最多肉,看起來像是「頭」的部位實際 上市牠們的軀幹,這裡有顯著的外套膜 (圖一)。這類動物亦有發達的眼球、 腦部、及神經系統,可說是軟體動物門 中最聰明的一群。頭足綱的神經細胞很 大,早期的神經生理學 研究常常以此為研究題 材。 此外頭足類也是 動作很敏捷的動物,擁 有特殊的構造「漏斗」 (圖二),可以噴出強 勁的水流推進,因此可 以快速地在海中游動。 頭部的前方還有許多外 皮組織特化的觸腕可協 助捕食( 例如烏賊) 或在海底移動( 例如 章魚)。這些觸腕視種 類不同而異, 例如章 魚是8隻,烏賊10隻, 鸚鵡螺則是94隻。(圖 三)上面有很多的小 吸盤,是分類的依據(圖四、五)。

頭足綱 全都是肉食, 牠們的 口囊俗稱「龍珠」(圖 六),內有尖銳的喙用 來咀嚼(圖七)。頭足 綱都生活在海中,用羽 狀的鰓(1-2對)來呼 吸,循環系統則是比較 高等的閉鎖式循環,和 魚類與哺乳類等脊椎動 物一樣擁有血管與微血 管。 頭足綱的許多種 類都有變色的能力可以 進行偽裝。這種能力來 自一些表皮的色素細胞 (chromatophore)(圖八),可以感受 四周的環境來調整其顏色。這些色素細 胞隨著動物死亡後會迅速退色
圖一 頭足綱的簡圖,請注意看起來像大頭的部位其實是牠們的
圖一 頭足綱的簡圖,請注意看起來像大頭的部位其實是牠們的
身體。(製圖:鄭煜彬) 
圖二 鎖管的漏斗,中間還可以看到一個小隔 圖三 鸚鵡螺擁有頭足綱中最多的觸手。(黃祈
圖二  鎖管的漏斗,中間還可以看到一個小隔板。
(鄭煜彬攝影) 
圖三  鸚鵡螺擁有頭足綱中最多的觸手。(黃祈雄攝影)
圖四 章魚的吸盤只有肥厚的肉質,捕捉時吸到手會瘀傷。
圖四  章魚的吸盤只有肥厚的肉質,捕捉時吸到手會瘀傷。
(攝影:鄭煜彬)

圖五 鎖管的吸盤有個小柄,其內還有角質 圖六 頭足綱的口囊俗稱「龍珠」,是海鮮
圖五  鎖管的吸盤有個小柄,其內還有角質
的吸盤環。(攝影:鄭煜彬)
圖六  頭足綱的口囊俗稱「龍珠」,是海鮮
中的名菜。(攝影:鄭煜彬)
圖七 口囊中的喙就像鸚鵡的嘴 圖八 頭足綱動物(鎖管)表面的色素相當艷麗。
圖七  口囊中的喙就像鸚鵡的嘴
一樣。(攝影:鄭煜彬)
圖八  頭足綱動物(鎖管)表面的色素相當艷麗。
(攝影:黃祈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