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巨木的發現談台灣的檜木

徐國士
由於近年來,台灣的古樹 巨木連連的被宣佈發現,顯示台灣是自然環境非常特殊 的一個地方。因為台灣位於亞熱帶 與熱帶之間,是東亞大陸邊緣的一 個島嶼,受海洋氣候的調節及不同 季風的影響,氣候溫和多雨,又有 高山峻嶺的分佈,氣溫隨高度而遞 減,造成熱、暖、溫、寒四帶氣候 及植物環境。

同時在地質歷史上看 來,台灣在近百萬年前,尚與大陸 相連,高山地區雖有冰河的侵擾, 但總括而言, 低海拔還是滿溫暖 的,而高緯度溫帶地區卻受了冰河 氣候的影響,使得大部份的物種向 南方溫暖地區遷移,由於冰河時期 大量冰雪的堆積, 海平面都會下 降,台灣與中國大陸陸地相連,有 些植物種類就會藉著種子的傳播, 遷移到台灣來,氣候恢復溫暖時, 這些種類又隨著氣候的改變向高海 拔氣候比較冷涼地區移動,所以台 灣在這兒保存了許多古老植物的種 類,在人類活動開始以前,就靜靜 地生活在這個角落裡,經過多年的 競爭、選擇及遷徒,在看起來似乎沒有規律的規律中生生不息。 在台灣過去發現的巨木中,除了 南投縣信義鄉的樟樹巨木以及中部橫 貫公路上的碧綠巨木為香杉外,其餘 大都是台灣特產的紅檜。下面〈表一〉 有一個比較表說明這些大樹的一般情 形。

高大喜溼的檜木林是中生代古老植物的特性。
高大喜溼的檜木林是中生代古老植物的特性。
表一、台灣重要的紅檜巨木

然而,這些古老紅檜的體形並非 世界最大的。世界最粗的樹是美國加 州的長葉世界爺,粗可達11 公尺,同 時高110 公尺左右;而澳洲產的桉樹 可高達160 公尺,相當於20 幾層大樓 的高度。由此可見,紅檜是生長得非 常慢的樹種,通常在野生狀態下,千 年紅檜的平均半徑每增厚1 公分需1 2 . 5 年,當然這種生長的速度在不同的環 境中是完全不同的。在不良的環境 中,甚至一棟逾百年的紅檜,居然經 常在近十公分左右的情況下,苟延殘 喘地生活著。

過去在台灣所用的木材中,檜木 是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尤其以前日 式的建築物用得更多。因為這一類的 木材緻密、細軟,容易加工,耐蟻、 耐溼性強,曲漲甚小,不裂不翹,而 且色澤木理都很整齊美麗,所以用途 很廣。可供建築、家具、棺木、彫 刻、粒片板以及纖維板等,幾乎每一 部份皆可利用。加之在台灣檜木的蓄 積量豐富,都是些無節的長大木材, 是過去台灣最具經濟價值的樹種,在 台灣沒有比它更貴重的了。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都認為台灣 的檜木只有一種,其實檜木這一屬, 全世界有七種,都是有用的大樹,其 中三種生長在北美, 二種分佈在日 本, 二種獨產在台灣。除了紅檜 (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Matsum.) 外,另一種是台灣扁柏(Chamaecyparis taiwanensis Masam, et Suzuki)。比較起來,紅檜的生材含水率較台灣扁柏為 高、材色較台灣扁柏略紅,質稍軟, 負擔力較差,但耐濕性及耐蟻性卻較 台灣扁柏為大。
鴛鴦湖呈東西走向,東北季風帶來豐沛水氣,濕涼的環境有利於檜木之發展。
鴛鴦湖呈東西走向,東北季風帶來豐沛水氣,濕涼的環境有利於檜木之發展。

就外部形態上看,二 者非常相似,一般紅檜較台灣扁柏高 大。但台灣扁柏樹皮較紅檜厚,所以 在山地的林業現場人員都稱之謂厚 殼,而紅檜樹皮薄而裂皮較細,所以 土名稱薄皮。當然在其他方面尚有一 些專門的鑑定方法,譬如毬果扁柏比 較圓,紅檜呈長橢圓形,以及果鱗的 數目不同等等。就檜木分佈而言以海 拔1,400 至2,500 公尺為最盛,兩種常 呈混生狀態。這也是植物分佈非常奇 妙的一個現象,按照生物的演化的法 則,同一屬的植物如果在地理上或者 傳播花粉上沒有隔離的機制,生長在 同一地方的植物沒有辦法分化為兩個 不同的種,但是現在台灣檜木的分佈 扁柏與紅檜混生,扁柏分佈的海拔較 紅檜為高,可達2,800 公尺左右,且分 佈在中部以北的地區,現在公告的馬 告國家公園是台灣扁柏林最集中的地 方。

而紅檜在北部潮溼地帶,低可分佈到海拔700 公尺左右,而分佈的範 圍一直可到南部屏東的北大武山。就 現在人類對於過去氣候變遷的瞭解, 長期以來氣候時暖時寒的交替,使得 植物的移動調整是非常匆忙的。台灣 扁柏分佈海拔較高,應該比紅檜更早 受氣候的影響進入台灣,因為台灣扁 柏與日本扁柏非常相似,以前曾有一 段時期將它視為日本扁柏的變種,我 們相信扁柏在過去地理分佈上在第三 紀末期以後由於整個地塊的連接,受 冰河的推擠進入台灣,隨著氣溫的變 暖向高海拔移動,至第四紀冰河時扁 柏又向低地下降,此時與再傳入的紅 檜會合,經過了長期的顛沛分離,植 物的親兄弟能夠在這偏遠的角落相 遇,這又是何等神奇的安排。
台灣扁柏毬果呈圓形是它的特徵 紅檜的毬果呈長橢圓形
台灣扁柏毬果呈圓形是它的特徵
紅檜的毬果呈長橢圓形
檜木喜歡生長在氣候涼爽及潮溼 的環境裡,溫度月平均以5-20℃為界 限, 8-14℃最適宜。雨量以年雨量2, 500 至4,500 公厘的地帶較適合,年雨 量低於2,500 公厘或者乾季明顯的地區 都會限制檜木的生長。大氣中的相對 濕度也很有關係,一般年平均在百分 之八十以上。要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 的地方實在不多, 在溫帶地區雨量少、乾季長,造成了限制因子,熱帶 地方又不夠涼爽,惟有在台灣中央山 脈最大降雨帶的上下區域,才是真正 屬於檜木的「涼爽、潮溼、多雨」的典 型氣候。這是繼中生代當時地球正處 在溫暖潮溼的大環境下植物的生存環 境,而檜木現今的種類不是分佈在沼 澤區域就是分佈在沿海終年霧氣集結 的霧帶潮溼區域,它們不像其他植物 歷經患難在型態及生理上已經完全改 變了過去的特性,而檜木卻保存了很 多那個古老時代的特性,這是何等珍 貴的自然遺產,尤其在台灣保有這麼 多這麼古老大面積的檜木林,其學術 的價值在全世界都是值得重視與驕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