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匙擲球器與拋體運動課程

文/吳明德

 前言


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對初次接觸的學生而言,最困難的部分,是如何透過物理定律,認識真實物理現象,並且將兩者相互結合。雖然有大量的模擬軟體協助,但是對於大多數的學生,希望能實際操作與觀察,才能在腦海中建構科學概念,並開始想像運作的原理。

教科書中解釋斜向拋射運動:「其水平方向為等速運動,鉛直方向為等加速度鉛直拋射運動,計算時有已知發射初速、發射仰角,求出水平射程、飛行時間與最大高度。」本文介紹利用湯匙、曬衣夾等日常材料,設計出可調發射仰度與速率的擲球器教具。為了觀測紀錄斜向拋射的乒乓球飛行軌跡,不採用免費的電腦版本的Tracker,而是使用內建攝影機的iPad等載具,藉由Video Physics App 能夠更方便及有效率分析拋射運動軌跡。

湯匙擲球器適合2~3小時活動的國、高中生營隊,還可以在物理課程的教學演示實施,或是探究與實作等課程。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配合Algodoo 或PhET進行軟體模擬教學。如果是鋸子與C型夾數量充足,還可以讓學生裁切擲球器底座木板,或是鑽孔等工序。目前在教育現場,最欠缺的就是親自動手實踐的經驗。

 材料準備


湯匙擲球器材料明細如下(圖1),其中梧桐木我是由特力屋購入,而曬衣夾是由大創等雜貨商店購入。而Video Physics App 是Vernier 公司出品。

1.擲球器底座/梧桐木 12×80×80 mm

2.彈力裝置/曬衣夾(夾尾附上小孔,以木螺釘可固定在底座上)

3.投擲臂/長柄塑膠湯匙

4.調整發射仰角/長螺釘與螺帽×2

5.調整發射速率/木片與細線

6.固定彈力裝置與底座/木螺釘×2

7.拋體/乒乓球

8.其他/螺絲起子、直尺、電器膠帶、剪刀

9.觀測儀器/iPad及Video Physics App/智慧手機及Phyphox App。

10.閱讀資料/YouTube 搞飛機學物理物理頻道—湯匙擲球器/吳明德,物理搞什麼飛機,泰宇出版


圖1. 製作湯匙擲球器的材料與工具

 斜向拋射原理


斜向拋射的水平速度為定值,不隨時間變化
斜向拋射的垂直速度會隨時間遞減,
其中,為初始水平與垂直的初速。

 課前準備


最理想的分組是採取三個人為一組,可以依據班級人數準備事先材料。每組需要準備湯匙擲球器的材料一份,以及iPad一台。 如果課程實施的時間僅為兩小時,老師必須要事先將擲球器底座木板裁切(圖2)與鑽孔(圖3)。而提供彈力的曬衣夾,除了夾尾端原有的小孔外,還需預先鑽一小孔(圖4),以便將曬衣夾以木螺絲鎖在木板底座。


圖2. 鋸子裁斷擲球器桐木底座


圖3. 電鑽將桐木底座鑽孔


圖4. 曬衣夾鑽孔(木頭保護桌面)

 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製作湯匙擲球器,這部分是依靠影片自學。第二部分是利用Phyphox測量發射仰角,以及聲學停錶測量飛行時間。以及利用 Vernier Video Physics App 分析斜拋影片,再經由Vernier Graphical App分析 v-t圖斜率得到加速度,速度曲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得到位移量值。

1.自學取代老師教學:由於課程時間的限制,讓各組同學自行觀看YouTube頻道:「搞飛機學物理物理」中的湯匙擲球器影片。由於每組有三個人,利用iPad頂多提供兩人觀看影片,而第三人則是閱讀由泰宇出版,《物理搞什麼飛機》書籍的「湯匙擲球器」實驗內容。

2.自己動手實作:在各組觀看影片及閱讀書籍後。我會請各組自行拿取材料盒,並且開始製作湯匙擲球器。很明顯可以觀察到,各組幾乎又重複再看一次製作影片,但是這次是一邊觀看同時進行實作(圖5至圖7)。這目的是希望同學日後學習任何一項新技能,不需要找老師教,可以藉由看影片自學。

3.運動分析軟體教學:前面湯匙擲球器需要約20分鐘左右時間製作。接下來教授藉由螺絲與螺帽調整發射仰角,可藉由手機緊貼湯匙臂測量(圖8),並利用Phyphox 測量發射仰角(圖8)。再教使用Vernier Video Physics App ,從錄製影片需去頭去尾,僅保留拋射飛行的那一、兩秒瞬間,再設定原點與尺規,再依據影片的每一幀畫面,逐一將乒乓球描點數位化,最後形成x-y平面的飛行軌跡,再分別呈現水平的速度時間關係,以及鉛直速度與時間關係。教學這部分大約需要15分鐘時間,並留下10分鐘給各組學生練習使用軟體。



圖5. 以兩顆木螺絲鎖緊曬衣夾與擲球器桐木底座


圖6. 以長螺桿改變上下兩顆螺帽位置調整桐木底座仰角


圖7. 木片寬度調整曬衣夾張開的程度,拉繩繫住此木片

4.等待學生練習軟體的同時,將示範實驗桌位置挪至背景比較乾淨的牆面。湯匙擲球器的位置十分重要,要預設飛行軌跡由左至右。錄製影片內需有標示一公尺的長度,以便定義尺規,並且在調整曬衣夾張開程度的小木片寬度,直到乒乓球的水平射程不會太遠,還能落至桌面上,並在桌上放置手機,利用發射聲響啟動Phyphox的聲學停錶,再藉由乒乓球落至桌面聲響停止計時,測量出飛行時間。再調整iPad位置,確保能將拋射全程錄製,不會球飛出錄製範圍出鏡。iPad錄製時要確保左右、前後不能傾斜,高度要適當,否則畫面角度會嚴重失真(圖9)。



圖8. 手機PhyPhox傾斜儀測發射仰角,此手機向左傾斜48.79度,表示發射仰角也為48.79度。


圖9. 兩人合作,一人緊握湯匙擲球器,另一人拉繩釋放曬衣夾彈力,拋射需由左向右飛。
此實驗畫面尚欠缺標示一公尺記號,攝於2018年12月18日,新北市明德高中。


5.前面示範實驗大約需要7分鐘左右時間。示範錄製拋射影片,再複習Video Physics後(圖10至圖13),將處理的資料轉到Vernier Graphical App分析鉛直的速度與時間關係圖斜率(圖14、15),得到重力加速度量值,可以與真實世界的重力加速度作比較(大約9.8m/s2),速度曲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得到鉛直位移的量值。同時可以得到飛行時間與最大高度,這部分可以與聲學停錶所測量的飛行時間加以比較。而示範將實驗影片進行分析,大約需要8分鐘左右時間。

接下來學生各組實驗,並整理數據最後要簡短上台報告,報告內容需要包含科學論⽂四個部分,屬性類似⾼腳杯各部位形狀(圖16)。前⾔ Introduction 搜集⾜夠廣的資料,如同杯⼝的形狀,先閱讀大量文獻資料,才進⾏初步測試與探究。接者發展合適研究方法與材料 Materials & Methods(圖17),就需逐漸聚焦,類似杯底。結果 Results,必須足夠深入且能支持整個研究,就像杯柱。最後是討論 Discussion,討論是可以依據結果數據,加以整理與推測。並撰寫接下來的研究,包含未來展望的延伸與應用,當然期望能夠具有價值且影響深遠,成為⼤面積的杯座。這部分保留20分鐘給學生操作。



圖10. 設定乒乓球發射前位置為原點,以及設定一公尺的尺規長度。


圖11. 調整選取運動追蹤物-乒乓球大小範圍


圖12. 可選擇自動追蹤或手動點選運動物件


圖13. 將Video Physics 轉換至Graphical


圖14. 以Vernier Graphical 分析水平及垂直初速分別為1.946m/s及2.000m/s


圖15. 以Vernier Graphical 垂直速度與時間關係圖斜率為-9.939m/s2


圖16. 科學論⽂包含四個部分,屬性類似⾼腳杯各部位的形狀。


圖17. 湯匙擲球器實驗裝置示意圖

6.最後是讓各組進行一分鐘報告,報告與講評總計為15分鐘時間,為減少各組上台連接訊號線浪費時間,所以在自己的實驗室,iPad的簡報投射,都是採用Apple TV連接大尺寸液晶電視(圖18),在報告的進行,同時也在登記各組每一位同學的上台報告分數,讓學生會在意這門的課程。

7.如果是營隊活動,就不需要要求同學上台報告。營隊的重點是如何讓所有參加的同學,能夠快樂而且印象深刻,並能夠學習到新東西。所以會發給各組不同編號的乒乓球,教學生使用軟體的測距儀,讓同學建立在不同距離,需要調整多少角度的發射仰角?以及曬衣夾需張開多少距離?才能擊中。所以可以在各組湯匙擲球器圍著一個小垃圾筒,每組分別測量距離後,投擲三顆乒乓球,看看那一組可以擊中最多顆?



圖18. 使用Apple TV 結合iPad 進行簡報教學或實物投影

 探究與討論


1.拍攝誤差 :學生從實驗測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大約是在8.5到9.5m/s2之間。學生通常會將實驗上的誤差,不經過求證就隨便認定為空氣阻力。其實有一部份重力加速度數值過低,與實驗影片的拍攝角度有密切的關係,最理想的拍攝自在無窮遠處,以望遠鏡頭錄製。最不理想的是在極近的距離,以廣角鏡頭錄製。因為廣角鏡頭原本就會將畫面的邊緣處放大,導致失真變形。

2.球體旋轉 :有時後投擲出時,球體可能會因為湯匙與球體間的摩擦產生旋轉,產生馬格納斯效應Magnus Effect,此時的平乓球可能變身為上飄球,或是下飄球等變化球,當然測量出來的重力加速度數據,會與理論值有極大的落差產生。為瞭解球體是否旋轉,可以在乒乓球上塗上記號,並以每秒240張的高速攝影,研究球體是否有旋轉。

3.空氣阻力 :實際上乒乓球質量輕、體積大,本來就容易受到空氣阻力所影響,可以換成體積較小,質料略大的小球,先做自由落體實驗,驗證加速度與理論值的差異。

4.實驗變因 :如果將湯匙擲球器課程,放在探究與實作的實驗內,可以要求各組同學進行不同的實驗變因探討。例如曬衣夾張開距離與發射初速比較,或是驗證發射仰角會為餘角時,例如仰角30度與60度,有相同的水平射程。由於是與課程相關,所以十分方便,讓學生自己列出可能的實驗變因。

5.軟體模擬 :研究方法有需多種類,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實驗法,接下來是模擬法也十分常見。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也可以利用斜向拋射公式計算得到的解。所以可以並列三種研究法的數據,在一張圖表內進行疊圖比較。模擬可以運用PhET的拋射運動進行模擬。


 回饋與心得


課程結束後,我以個案調查方式詢問許多學生,絕大多數反應是十分正面的,尤其是斜向拋射運動,水平是等速運動,垂直是等加速度運動,原本是極為抽象的物理概念,現在透過擲球器實驗及Video Physics數位影像分析軌跡,能藉由實驗的函數變化,讓學生感受到物理量的改變。

有的高中物理老師反應,如果是在教授斜向拋射的前一週,就先進行湯匙擲球器實驗,會讓學習更有效率。還有的物理老師聽過我的教學演示課程之後,就決定採用湯匙擲球器課程,作為探究與實作的內容之一。

在學生們的眾多回饋中,最讓我驚訝的是,有很多學生是生平第一次,使用螺絲起子轉緊螺絲。如果時間充分,我會更希望能讓學生拿起鋸子與電鑽,使用三角板畫垂直平分線。現在的孩子接觸僅有概念或者是素養,學校教育或是在家庭教育,都忽略學習最基本的技能,才能執行操作與解決問題。就像學會使用筷子吃飯一樣重要。

另外一件事,也讓我十分匪夷所思,大部份同學對於手機的測量功能,完全沒有接觸過,感覺十分的陌生。例如使用手機測量傾斜角度,就像是氣泡水平儀一樣。深入思考這問題,因為臺灣家庭沒有讓學生使用氣泡水平儀,檢查畫作是否掛歪的生活經驗。自然連帶以為手機由便於持握直立狀態,改為方便觀賞影片的橫向設計,不會深入思索是什麼感測器在運作。這感測器能否能提供測量傾斜的功能。

學生的求知好奇心,似乎並沒有因為湯匙擲球器的實驗而被啟發。在實驗中,可以藉由手機測量發射仰角,藉由影片分析得到發射初速。但是只要老師不要求,幾乎沒有學生會主動計算射程、飛行時間、最大高度等經常考試的試題內容。原本這擲球器實驗與課拋體課程,內容完全相符合,應該要有觸類旁通的反應才對。
 

 參考文獻
吳明德(2019)。物理搞什麼飛機,泰宇出版。
吳明德,湯匙擲球器,搞飛機學物理YouTube頻道。
吳明德,科需論文格式,搞飛機學物理YouTube頻道。



吳明德
臺北市麗山高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