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能源議題融入國小低年級生活領域之實踐

文/黃真瑱、蘇萬生
圖/黃真瑱


風的玩具--龍捲風

108年開始,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學校對於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越發重視,各項議題也融入於各領域之中。因此筆者從生活課本出發,從「風」的單元延伸融入能源議題,啟發學生對於能源的重視。和風一起玩的教學活動包含科學影片、科普文章、體驗操作和學生創作。從科學影片及科普文章讓學生了解基本知識;從圖文作品,瞭解學生是否有吸收到基本知識;從行為觀察,檢視學生的學習狀況。

 前言


教育部於2014年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並且歷經四年的研修後於2018年正式發布各科領綱。十二年國教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因此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應讓學生透過實際體驗操作,藉由實作的過程中自我發現問題的答案。 而生活課程領綱中提到,生活課程以兒童為學習主體,兒童的學習是從生活展開,透過觀察與體驗,認識生活中的知識。生活課程並不只有單一學科知識,它還涵蓋了「自然科學」、「社會」、「藝術」與「綜合活動」,是超越學科的統整課程(教育部,2018)。

在低年級的生活課程中,「自然科學」的部分主要以闡述日常生活中所發現的現象為主,並未深入將現象所涵蓋的概念和相關的議題涵蓋,因此我們從能源議題融入生活課程中,從簡易的科普文章與手作讓學生從做中學,不僅能促進學生自發學習,也能啟迪學生對於自然科學的興趣。

 壹、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理念

(一)落實十二年國教:本著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培養基本知能,在生活中能融合各領域所學,統整應用、並解決問題。

(二)融入議題:學校教育需與時俱進,對議題具備高度敏覺性,因應環境之變化,活化議題內涵,並依學生的身心發展與適齡設計活動。

1.能源教育:培養學生能源素養,包括學習能源的基本概念、正確的能源價值觀念,加強節約能源。

2.科技教育:從生活中的需求去設計與製作適用之物品,從實作過程中學習嘗試錯誤與系統思考。

3.閱讀素養:學生使用文本傳播媒介蒐集訊息,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培養其識字及閱讀能力,並且增加其對於自然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活動架構圖

以「和風一起玩」為主題,分成五個教學活動。


圖1. 教學活動架構圖

三、教學活動融入十二年國教生活領域學習重點對應

表1. 教學活動融入十二年國教生活領域學習重點

四、課程活動融入十二年國教議題之對應

表2. 教學活動融入十二年國教議題

 貳、教學實施

一、和風一起玩

(一)教學目標:運用五官探索風的存在。觀察生活環境,覺察風在生活中的用處,並分類應用;製作風的玩具,探究玩法並察覺其特性;認識風力發電,並能了解能源議題。

(二)教學資源:康軒一上生活課本、科普文章、影片、PPT、課本附件3和4、旋轉蠟筆、膠水、竹筷、棉繩、彩色筆。

(三)評量方式:實作評量(學習單/學生作品)、口頭評量。

(四)教學歷程

1.活動一:閱讀科普
閱讀《什麼是風?》的學習單,上課時播放影片複習教學內容。


圖2.「什麼是風」學習單


教學影片參考:https://youtu.be/Ps_m7hZQMVo

2.活動二:風的蹤跡。

(1)在校園裡發現風的經驗
在校園中,我們是怎麼發現風的存在?引導學生可以透過感官眼睛看到、鼻子聞到、耳朵聽到、身體感受到來感受風。

(2)在生活中發現風的經驗
除了校園和教室外,還有哪裡可以觀察到風?例如風鈴響起,天空的雲會移動,風車會因為風的大小,轉動的速度而有所不,國旗會因為風的吹拂而向一邊抖動著等。

教師請學生把回答記錄在黑板上,選幾個示範可以怎麼畫。請學生將自己發現風的場景畫在圖畫紙上,老師記錄學生所畫的內容。


圖3. 學生畫下風的蹤跡-頭髮飄起來

圖4. 學生畫下風的蹤跡-風車吹動

3.活動三:變化多端的風

(1)生活裡的麻煩風
教室內若有風會帶來什麼樣的麻煩?請問有什麼解決方法?除了教室以外,其他地方的風會帶來什麼樣的麻煩?可以怎麼解決?

(2)風是好幫手
風可以幫我們做什麼事情呢?將好幫手的風分成「會讓東西變乾」、「好玩」、「涼涼的」、「發電的」。
 

圖5. 討論變化多端的風

4.活動四:風神來幫忙

(1)臺灣的風力發電
再生能源風力發電的認識,透過簡短的影片認識台灣的風力發電,可以省下每年25萬公噸的碳排放。
教學影片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ernn86sRM

(2)能源種類介紹
能源分成傳統能源及再生能源,透過短片學生認識能源的種類,學生知道風力發電屬於再生能源。
教學影片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qYNxZ_sBY

(3)風力發電潛力無限
風力發電的優缺點探討,風力發電的發電原理介紹。
教學影片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OmbRaZOgU

5.活動五:風的玩具

(1)介紹風的玩具及遊戲

(2)製作風陀螺,完成後實際操作。
學生觀察要吹哪個方向,風陀螺才會旋轉?學生要思考,如果外圍沒有摺起來,可以轉動嗎?

(3)製作龍捲風,完成後實際操作。


圖6.學生製作風陀螺

圖7.學生製作龍捲風

(4)製作十字球,完成後實際操作。
製作完成的十字球若用墊板搧得慢,十字球轉動速度如何?若用墊板搧得快,十字球轉動速度如何?

(5)製作小風車,完成後實際操作。


圖8. 學生實驗十字球的轉動

圖9. 學生製作風車

 參、結論

一、科普閱讀可增加學生的基本自然科學知識。
科普閱讀放在課程開頭可以引起動機,並且讓學生初步了解此主題的基本知識,也可以放在課程後面進行複習或是延伸知識。

二、學生透過實際操作,探索科學的樂趣。
學生透過實際實驗或是製作並操作玩具,不僅能夠從玩中學習到自然科學知識,還可以從中得到樂趣。

三、生硬的能源議題,透過融入生活課程潛移默化。
原本不易理解的能源問題,透過與現有的課程結合,帶入簡單的概念,有助於學生將來接觸能源相關知識不陌生,提起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18)。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課程綱要國民小學-生活課程。



黃真瑱
臺北市立金華國民小學教師
蘇萬生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廣組薦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