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繪本好味道─食育與動作發展



文/劉淑雯、劉亦書、朱凱鈺、歐蓓縈、蔡易儒


 
圖1. 食育與動作發展課程

在一連串的食安風暴之後,喚醒了大家對於食育的重視。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宣示2015年為教育品質年,並且提出了食育教育計畫 (張芷瑄,2014)。常見的食育教學包含營養教育、飲食教育、餐廚教育及食農教育四大面向,讓兒童實際參與食材從種在土裡、收成到料理的過程,可讓兒童了解食材得之不易,更加珍惜食物。

完整的食育課程不僅能讓兒童認識食物從土地到餐桌的里程、營養教育與環境教育,更能跨領域整合認知及動作發展。例如從烹飪活動中,兒童除了認識食材之外,也必須使用切、洗、炒、揉麵糰等動作,讓兒童「玩」出了基本的粗大與精細動作,甚至也包含了較困難的雙手協調、手眼協調、力道控制等能力。而烹飪活動,亦可因應不同能力的兒童,調整難易度,讓兒童與特殊需求兒童皆可在有趣的活動中促進動作發展,提升特殊需求兒童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本研究團隊希望透過烹飪活動,讓兒童學會關於食方面的知識,亦促進兒童動作發展。活動開始即藉由不同主題的繪本作為引言,提升兒童參與活動的動機。在烹飪活動中,以動作發展為主軸,加入認識食材、常用器材、廚房禮儀等元素,讓所有兒童從玩樂中,練習與「玩」會他們所需要的動作發展!

為什麼要使用繪本?

前教育部部長曾志朗(2009)曾說:「閱讀是教育的靈魂」。閱讀是一種能力,是陪伴兒童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更是深化人文素養重要的管道,是跨越各領域最基本的能力。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必須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如果兒童時期沒有接觸繪本的機會和習慣,長大之後要再接觸文學作品就比較困難(聖嚴法師,2006),因此繪本是培養兒童終身閱讀習慣的基礎與橋樑。

但是要如何引導兒童閱讀繪本呢?日本親子繪本教室「Little PARUZU」提出,兒童越小,越依附本能生活,因此他們會對食物特別關心;所以建議陪同年幼的兒童閱讀繪本時,可從蔬菜水果等食材主題繪本著手(王華懋,2012)。透過繪本可以讓兒童認知物品名稱,提升語言理解能力,本研究團隊即藉由以繪本出發的烹飪活動,增加兒童對物品的各種體驗,使字彙與形象連結,並促進粗大與精細動作,如揉湯圓的活動,可讓兒童對「圓形」、「軟」、「甜」等字彙與形象產生自然連結;而「揉」的動作,亦可讓兒童練習粗大動作、精細動作,以及雙手協調等能力。

此外,從「Little PARUZU」親子繪本教室的經驗中尚發現,將繪本與烹飪結合的活動,兒童由繪本中認識食材詞彙後,進而親自去找到實物、做成料理,這一連串的功夫,大幅地矯正了兒童的偏食行為(王華懋,2012)。

什麼是動作發展?

「我的小孩在這個年紀,到底該會什麼呢?」這個問題是臨床上最常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在小寶貝出生之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幼兒園或學校中,老師也常觀察到有些兒童的動作似乎比其他兒童笨拙。到底兒童在那個年齡,應該要有那些動作表現呢?

兒童從呱呱落地開始,一連串的動作發展便陸續開始。兒童動作發展從剛出生時的反射動作,陸續整合成自主性動作。例如0到3個月的嬰兒,由小指邊碰他的手掌,手指就會緊握,此時所表現的動作即為原始抓握反射;但等嬰兒4個月以後,腦部的發展逐漸成熟,便可看到嬰兒做出把手打開與抓握的自主性動作。

通常兒童的動作發展是可以依照年齡預測的,如俗語所說的:「七坐八爬」,這些動作發展的順序,稱之為發展里程碑。動作發展大致遵循由大而整體動作發展到細微且協調之動作(廖華芳等,2013),例如嬰兒手或腳在撥弄時,碰到的旁邊的玩具,進而產生嘗試去觸碰它、玩它,最後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玩法。在玩玩具的過程中,每一個動作,都刺激著腦部逐步發展,讓動作由簡而繁地豐富了起來。由衛生福利部提供的兒童發展量表來看,兒童通常先發展出頭部的控制,接著才發展翻身、坐、爬、站、走等動作。

動作發展可分成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粗大動作發展與全身大肌肉群的控制功能有關,如翻身、站立等;而精細動作則是由小肌肉控制的活動,通常較為細緻與協調,如用手指拿取小點心、疊積木等。

動作發展也是需要地基的

兒童的發展就像蓋房子一樣,嬰幼兒每一個學會的動作,都是接下來動作發展的基礎。例如吃飯時,兒童必須要先有坐穩在椅子上的能力,而且能保持身體不會左右晃動---【即為地基】,才能進一步的拿起湯匙舀飯。若是地基不穩時,兒童的雙手就必須要撐在椅子上,以保持平衡,就沒有餘力拿湯匙了。因此,粗大動作能力為精細動作能力的基礎。

精細動作的發展,讓我們可以玩樂、執筆寫字、執行日常生活作息與工作。在兒童時期,精細動作大多是經由玩玩具發展出來。例如辦家家酒,兒童從拿塑膠刀切玩具蔬菜中,學到了抓握不同物體(玩具蔬菜與塑膠刀)的方法、手眼協調(眼睛看著玩具蔬菜的切縫,準確的切下去)、兩手操作(一手拿塑膠刀,一手扶著玩具蔬菜)等動作。

動作發展該怎麼玩呢?

「治療師/老師,我的小孩還不會單腳站,要怎麼訓練呀?」「治療師/老師,我的小孩總是沒有辦法自己打開瓶蓋喝水,每次要吃糖果還是餅乾也都要我幫他,應該要讓他做什麼訓練?」在臨床上,常常遇到家長詢問治療師應該要怎麼「訓練」兒童。其實,兒童的動作發展不是用訓練的,而是用「玩」的!當老師觀察到有些兒童的動作發展較慢於其他兒童時,也會將他較不熟練的動作融入課程中,讓兒童能自然地玩與練習到那些動作!

舉例來說,要讓兒童學會單腳站,可以和兒童玩踢球遊戲。在踢球的過程中,必須要一腳抬起,另一腳維持平衡站立,才有辦法將球踢出去。因此這一腳抬起的動作,不僅練習了運作「踢」動作之該腳的協調性,也透過另一腳練習了單腳站立的部分。如此寓教於樂的活動,讓兒童從玩樂中學習到重要的發展性動作,正是每個活動設計的重點!

在精細動作方面,兒童從玩玩具的過程中練習到不少技巧,如前述的辦家家酒遊戲。而從辦家家酒遊戲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真實的烹飪活動亦可讓兒童們玩到這些技巧,如打開瓶蓋的動作,需要一手手指將瓶蓋抓緊,然後再執行旋轉的動作,另一手則需要將瓶身固定握緊。打開瓶蓋的動作與擠檸檬汁的動作相仿,家長和兒童們一起擠檸檬,一手手指將檸檬抓緊,然後再執行旋轉的動作,另一手則需要將榨汁器固定握緊,不僅可以練習到精細動作,最後還有好喝的檸檬汁可以喝,整個活動充滿了趣味性!

開始用繪本玩出好味道吧!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把辦家家酒遊戲變成真實,利用有趣的繪本來做活動的引言,搭配好吃又好玩的烹飪活動,同時透過親子共學,增加兒童玩動作的動機!藉此,本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系列的繪本親子烹飪活動,讓兒童能夠玩中學,一起玩出繪本好味道吧!

首先,兒童必須具備以下基本能力。如果為特殊需求兒童,也可以諮詢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提供輔具等的相關協助,家長亦可自行調整活動的難易度。

一、良好的坐姿平衡---可以穩定地坐著

許多活動都是在坐姿下進行,因此擁有良好的坐姿平衡可以讓兒童執行活動時更加順暢。若是無法穩定坐著的兒童,可以坐在餐椅上或是使用輔具讓兒童可以維持坐姿。

二、擁有基本的精細動作功能---可以伸手去抓握物品

可以伸手,包含軀幹與肩膀的穩定、將手伸往目標物。若是兒童的軀幹和肩膀的穩定度不佳,可以使用輔具(如擺位椅)與適當的協助來完成。抓握物品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概述如下:

1.勾狀抓握:利用手指彎曲形成勾狀來抓握住物品,如手提包包的姿勢。

2.強力抓握:通常用於使用物品與工具時,利用手部的小指側來固定工具,大拇指側來使用工具。如切東西時,手握刀子的姿勢。

3.捏握:包含兩指捏握、三指捏握與指腹捏握。兩指捏握即是使用兩根手指頭的捏握技巧,如拿取小零食;三指捏握則是使用三根手指頭,如拿取積木;指腹捏握則是使用兩根手指頭的指腹來捏握物品,如拿取鑰匙。

4.球狀抓握:抓握球狀物品時所使用的技巧。

5.柱狀抓握:抓握柱狀物品時所使用的技巧。

若是兒童的抓握功能較差,可使用輔具(如副木、輔助性餐具等)與適當的協助來完成。

親子烹飪活動包含以下幾個部分,分別以「蘿蔔排骨湯」為例,描述如下:

一、使用的繪本

本活動使用的繪本為「拔呀,拔呀,拔蘿蔔!」。故事內容為老爺爺、老奶奶、大黃牛、兩隻圓滾滾的豬、三隻黑貓、四隻花母雞、五隻白鵝和六隻黃色金絲雀一起拔蘿蔔,但蘿蔔卻無動於衷。老爺爺和老奶奶該怎麼辦呢?

二、閱讀前:以使用的繪本作為活動引言

拔蘿蔔,拔蘿蔔!嘿呦,嘿呦,拔蘿蔔!你們有聽過拔蘿蔔這首歌嗎?蘿蔔長什麼樣子呢?蘿蔔到底有多麼難拔呢?讓我們跟著老爺爺、老奶奶和動物們一起享受拔蘿蔔的樂趣吧!

三、閱讀後:與兒童討論故事內容,並且將故事與烹飪活動連結

拔蘿蔔是需要大家一起團結合作才能成功拔起來的呢!拔起來後的蘿蔔還可以做成什麼料理呢?讓我們跟老爺爺、老奶奶和好多動物們一樣,一起團結合作幫蘿蔔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煮個繽紛的蘿蔔湯吧!

四、活動目標:本研究團隊參考兒童職能治療(六版)、小兒物理治療學(三版)、衛生福利部兒童發展量表、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大綱之動作發展項目及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之身體活動與健康領域,將相似之動作加以歸納、統整成本書之活動目標


1.按壓—切:切紅、白蘿蔔、五花小排骨、老薑。

2.按壓—印套:將紅、白蘿蔔印套各種形狀。

3.按壓—壓:壓下電鍋開關。

五、食材介紹:本次會使用到的食材,並描述食材的生長環境、特色、營養價值等
 

1. 白蘿蔔      半條
2. 紅蘿蔔      半條
3. 五花小排骨  半斤
4. 老薑        4片
5. 鹽巴        少許
6. 水          4杯~5杯
7. 香菜        少許

六、工具:介紹本次會使用到的工具,並教導兒童如何安全使用

  
1. 電鍋
2. 湯匙
3. 刀子
4. 砧板
5. 各種形狀的餅乾模型
6.
 
七、 烹飪步驟:可以依照孩童的動作功能,讓孩童能適時的參與
 

  
1. 將紅、白蘿蔔切成圓餅狀。
2. 將紅、白蘿蔔使用餅乾模型印套各種形狀,並且放入碗中備用。
3. 五花小排骨切成小塊,先以沸水川燙去血水,老薑切片狀。
4. 老薑、五花小排骨、各種形狀的紅、白蘿蔔和水放入電鍋中,水倒到可以淹過所有的食材,外鍋加兩杯水,將電鍋開關按下。
5. 待電鍋開關跳起,以鹽巴調味,蘿蔔排骨湯完成囉!
 
八、 注意事項:烹飪活動中,應注意的事項與要訣,並且時時叮嚀兒童要遵守的廚房安全衛生守則

1. 蘿蔔的厚薄以孩子使用餅乾模型印套形狀時可以壓下的厚度為主。
2. 為了安全,當孩子在印套形狀時,需在桌面上準備小砧板防滑。
3. 使用任何電器時,要注意插頭是否有鬆脫、電線是否完整,並且保持手部乾燥,以免觸電。使用完電器後,記得將插頭拔掉,並且從插頭處拔起,勿拉從電線處拔除起。
4. 攪拌鍋子內的熱湯時,勿碰觸鍋邊,以免燙傷。
5. 鍋子內若有盛裝熱湯,務必蓋上鍋蓋。
6. 在活動進行中,桌面保持整潔,地面保持乾燥,以免走動滑倒。
 
九、 整理環境與享用美食

在烹飪活動結束後,將使用完畢的工具清洗乾淨,放置於乾淨安全的地方晾乾,並記得將桌面與廚房整理乾淨,保持衛生。享用成果前,與兒童一起感謝農夫的辛勞,大喊:「開動囉!」,用感恩與珍惜的心來共享繽紛的蘿蔔排骨湯吧!

總結

日本、英國已將食育納入國民義務教育的重點(天下雜誌,2014),而台灣在歷經一連串食安風暴後,也逐漸重視食育素養的培養,在國中小開始推行食育或食農教育,包括營養教育及衛生教育等,希望透過健康的農業種植觀念,讓學生了解如何攝取健康的食物並且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

本研究團隊藉由結合繪本、烹飪活動與親子共學,用有趣且生動的實作活動,讓兒童們能夠在玩樂中學習。對於特殊需求兒童,亦可改變活動步驟的難易度,或是以輔具等的協助,來增加活動的參與度,不僅可以增加兒童參與活動的動機,亦可練習到不同的動作功能。最終,希望透過「體驗實作」及「親子共學」的方式培養兒童獨立自主的能力,促進兒童的食育與動作發展。

參考資料

曾志朗(2009)。閱讀,培養創造故事的下一代。載於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編著, 閱讀動起來(頁6-8)。臺北:天下雜誌。

聖嚴法師(2006)。不一樣的文化藝術。台灣:法鼓。

王華懋(2012)。共讀繪本,教出全人格的孩子。臺北:時報出版。

廖華芳、王儷穎、劉文瑜、陳麗秋、黃靄雯(2013)。小兒物理治療學(三版)。 台灣:禾楓書局。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3/08/12)兒童發展量表。取自
http://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148&pid=650

阿爾克謝·托爾斯泰/Aleksei Tolstoy(2013)。拔呀,拔呀,拔蘿蔔!(江坤山,譯)。台灣:小天下。

Case-Smith等(2012)。兒童職能治療(六版)(王菁憶等,譯)。台灣:藝軒圖書出版社。

盧台華(主編)(2011)。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大綱。台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www.ntnu.edu.tw/ spc/drlusp_1/special.html

教育部(2013)。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台北市:教育部。

天下雜誌(2013年4月)新食育運動,天下雜誌,519。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8257

張芷瑄(2014年12月26日)。104教育品質年 新北推食育實驗國際教育。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文教新聞。取自 http://news.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







劉淑雯
臺北市立大學教授

劉亦書
天成醫療社團法人天晟醫院物理治療師

蔡易儒
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

歐蓓縈
新北市新莊區中港國民小學教師

朱凱鈺
新北市新莊區民安國小附幼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