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線上營隊實踐與挑戰:科學屋塔房

文/高淑惠、林怡萱、劉軒齊

 活動緣起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執行台北科學藝術園區計畫,其項下子計畫中,屋頂11樓改善施作即將於110年暑期完工,此項更新將增添本館場域基地的使用經營範圍,有教學可用的場地、蜜蜂花園、景觀、休憩等空間,為促及更多的使用可能,開發創新有別以往的觀眾體驗,本館自3月起陸續發想與規劃在暑期辦理5天示範營隊活動,結合 STEAM 與動手做精神,從中培養學生觀察力、合作力與創造力,場域以本館、臺北科學藝術園區以及在地周遭為主,跨界邀請新北市青山國中小、臺東順天書屋以及史汀實驗室合作辦理,參與對象為臺東學子與青山國中小師生,期望透過此活動模式、教學內涵與教案、目標對象可作為本館未來營運參考,並透過此活動的紀錄,可作為本館的推廣素材。

活動目標:

1.開發本館場域營隊創新模式

2.創造城鄉孩童交流之體驗

3.跨部會與跨縣市合作之實現

4.製作宣傳本館活動影像


表1.「科學屋塔房」實驗營隊活動流程(調整前-實體版)



 疫情衝擊下的執著


今年5-6月間,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防疫警戒公布達三級,全國各級學校與社教館所進行封閉,以至於所規劃的活動將可能被迫遭受影響;經與團隊數次會議討論與觀察疫情動態,且台東順天書屋承辦人李小英女士積極表達,期望仍可透過數位的方式,使花東孩童參與,持續學習的期待不中斷。因此,將活動調整為線上辦理,並經與團隊溝通協調以及分工合作,仍為期5天,單天各自為上午與下午兩時段,調整前後時程如表1、2所示。

表2.「科學屋塔房」實驗營隊活動流程(調整後-線上版)


 活動執行困難與其因應執行方法


以下就本次活動中,TINKERING教育課程之規劃與執行過程所面臨的困難,以及其因應執行方法做一研討說明:

一、使線上活動接近實體活動模式
本館於109年完成三樓「敲敲打打工作坊」常設展示,引進來自舊金山探索館Tinkering Studio概念,內容設計融合STEAM領域相關知識,期望觀眾在動手做及玩樂中,能夠主動探索、自我學習,同時透過共同協作、討論與分享,發展充滿創意、實踐自我的設計(參考文獻1、2)。本館歷年Tinkering 教育展示研發歷程請參考圖2。


圖1. 光影遊戲(左)、塗鴉機器人繪圖(右)示意圖


圖2. Tinkering 教育展示研發歷程

考量本次營隊活動採以遠距教學與線上互動的模式進行,本館以展示中的兩款TINKERING主題工作坊「光影遊戲」與「塗鴉機」,作為本館參與營隊TINKERING活動之內涵,更多主題工作坊請參考本館官方網站 。主要也在於考量孩童居家可獨立一人完成作品的可能性,「快樂城市」、「風管飛行器」、「連鎖反應」、「彈珠機」此4項工作坊則建議多人參與互動,或運用現場的機構裝置與材料其效果會是更適切的體驗。

在實體常設展廳內,提供了多元素材供參與者探索與使用;在居家執行遠距課程,規劃提供必須素材為最首要考量,另外就是「探索」這項體驗了;在模擬遠距教學過程中,並思考材料郵寄與份數等因素,本館提供建議清單,讓孩童課前居家探索尋找素材。

(一)滿足基本要件:提供基本或必須素材
提供兩主題工作坊所必須之素材,包含有紙膠帶、空白紙、塗鴉機材料包(3號電池座、膠條、馬達、電線)、賽璐璐片(A4)、油性麥克筆、食用色素,如圖3。


圖3. 主題工作坊必要素材

(二)居家探索體驗:請學員準備的材料
請學員於居家中探索與準備,塗鴉機需有紙製容器、可裝飾用紙張(色紙、報紙等)、剪刀等,而光影遊戲需準備照明設備(手電筒)、投影用白牆或白紙、色筆、以及可透光的物體(玻璃品、塑膠品)或其他覺得有趣的物件都可以,如圖4。

二、解決遠距教學數位落差
參與本次的孩童大多為國小5年級至國中程度,對於數位平台、寬頻網路、行動載具的準備與操作,並非完整與熟悉;台東順天書屋創辦人李女士,提供chromebook電腦供台東學員使用,以及在書屋環境設立良好通風空間,提供部分孩童可至現場參與課程,現場的輔導人員可從旁協助與指導

三、跨界領域合作與分工
參與團隊除了本館人員,有青山國中小老師、台東順天書屋以及史汀實驗室團隊,整體籌畫與執行過程中,線上課程的執行與研發、課程所需素材的尋找與配送、孩童的召集與管理、經費的申請與補助等等,參與團隊的成員各自發揮所長,以及共同努力完成此次示範營隊的目標相同。

四、線上引導孩童的動機分享
本活動的挑戰,除了將模擬實現現場動手操作感以及素材探索應用,另一項重要的就是在於互動引導的層面,採用了分小組的策略,安排了三位引導員進到線上分組內,除使學員感受互動性、陪伴感之外,亦可與現場引導員角色功能,適當提供詢問與引導,課程最終所有師生回到大教室,分組分享與綜合結論,盡量可顧及每位孩童的參與經驗。


 結語


參與活動孩童的作品分享來看(如圖4),創意仍是無限地發揮,雖為遠距非實體面對面教學,實作的價值仍是可見的,帶領者的角色與任務、學習者的動機與意願,都是促成本次活動能夠完成的重要因素,本館未來仍持續創意研發,聯結各界的量能,將展館資源價值擴散與推廣。


圖4. 本次活動孩童創作作品 (下為塗鴉機、上為光影遊戲)

 參考文獻
1.林怡萱(2020)。科普動手做,索啟發思考 敲打科學力-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首創引入Tinkering教育模式。2020科普論壇。未出版。
2.林怡萱(2018)。為兒童創造敲敲打打(Tinkering)的博物館,博物館簡訊,85,頁16-21。
3.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官方網站,https://www.ntsec.gov.tw/



高淑惠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跨域策展小組 研究助理
林怡萱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跨域策展小組 助理研究員兼組長
劉軒齊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跨域策展小組 專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