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女力科學-「傑出女科學家」桌遊推廣成效初探

文/陳萱、黃真瑱、呂玉環、蘇萬生
圖/陳萱、黃真瑱


圖1曾曉琪老師、科教館蘇萬生博士和金華國小一年四班女生

我是女生,我努力。我是女生,我可以。

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中,性別不平等的事件仍層出不窮,雖已有相關的制度與法規來規範,但要真正落實,還是需要人們有性別平等的觀念意識,所謂平等,是希望每個人不管是在社會、家庭都能受到平等的對待;而在一些特定領域裡,性別刻板印象尤為明顯,但專業是不分性別的。在現今的時代,有很多女性傑出人才為這個社會做了許多貢獻。因此,本文將介紹關於推動女性傑出人才活動意涵及推廣活動,期望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性別平等的觀念意識以及透過向下紮根的教育,消除小朋友自幼可能存在的性別偏見,以降低女性在數理化相關領域處於劣勢的情況。

 一、推廣「傑出女科學家」桌遊之重要性


科技部為因應我國推動性別主流化政策,推動我國「性別與科技」研究與相關政策的發展,自2011年起至今徵求了三期計畫,希望以「智庫」的方式提供科技部「性別與科技」的相關政策建議。其第三期計畫(現持續進行的計畫)為銜接第二期計畫的成果,將兩大理論概念-「性別平衡」與「性別化創新」,轉化為兩大具體目標-「性別友善」與「知識創新」,其計畫由長期關注性別與科技研究的學者所組成的跨領域團隊來執行,希望將學術領域結合社會科學與理工科技,從多元與互補的角度切入,來達到促進科技領域性別研究規劃推動之目的。

此外,科技部亦有「女性科技人才培育計畫」及「鼓勵女性科技研究計畫」,其目的為針對我國女性於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領域的學習以及參與現況,提出促進措施與活動或出版設計,希望藉以提升女性對於學習科學的興趣,並增進女性參與科學及從事科學工作,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統計要覽等相關統計資料,全國高等教育部門研究人員男女性別比例約67:33,申請科技部專題計畫男女性別比例約76:24,顯示約有三分之一女性研究人員的研究量能尚具發展空間。女性在科學及技術領域研究的實力堅強且具貢獻,但常因受到不同階段的外在挑戰,而不斷從研究領域流失,因此,為了擴大女性研究量能,科技部自107年度起特別規劃徵求「鼓勵女性從事科學及技術研究專案計畫」,希望能藉此擴大女性研發能量,提升我國整體科技發展動能。

 二、「傑出女科學家」桌遊推廣目的與內容


配合108課綱新趨勢,12年國教總綱裡主要核心為素養,此意旨人們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兼心測中心主任陳柏熹表示(王一芝,2019),「將知識、能力、態度三者合一,就成為孩子未來面對快速變遷世界所需要的素養。」桌遊學習即結合了此觀點。

(一)「傑出女科學家」桌遊推廣目的
「臺灣STEM築夢女傑知多少」桌遊為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以下簡稱科教館)與臺北市立大學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中心助理教授劉淑雯合作開發,以臺灣女性科學家的專業及生平貢獻為主題,讓參與者在一邊遊玩的同時,不僅可以更認識臺灣的女性科學家,也可以學習相關知識,希望可以提升女性對科學相關領域的興趣以及消除對於性別的刻版印象。

(二)「傑出女科學家」桌遊內容
此桌遊有「人物卡」、「事蹟卡」及「幫助卡」三種卡別,人物卡又分了四大領域的女科學家,分別為理科、工科、生科和社科,不同科別以不同顏色牌卡標示,事蹟卡為各科領域女性科學家相對應的事蹟,而幫助卡則是介紹遊戲的相關玩法(如圖3)。此桌遊建議人數為一組3-5人,適合年齡在10歲以上,哪位小朋友先收集到3位科學家的事蹟卡(9張)即可獲勝。而在收集完一位科學家的生平事蹟時(3張事蹟卡),要分享該位科學家的生平故事。

(三)「傑出女科學家」桌遊遊戲規則
在遊戲開始前,先挑出特定領域的人物卡及事蹟卡,並將挑出的人物卡全數攤開於抽牌區(事蹟卡)四周,每人手中共有4張手牌及1張幫助卡,於每回合可執行一個動作,但在回合結束後,手中牌卡須維持4張。接著遊戲開始,首先,每人拿一張人物卡放於自己的積分區(最多不可超過3張),接著從抽牌區抽出一張事蹟卡,再從手牌中丟出1張事蹟卡於積分區或棄牌區,或者從他人的棄牌區拿1張事蹟卡,再從手牌中丟出1張事蹟卡於棄牌區或丟其他事蹟卡於積分區(此牌不可為剛剛拿取的事蹟卡),再者,也可詢問任一玩家有無自己想要的事蹟卡,若有,彼此要互相交換相同數量的事蹟卡,若無,即結束此回合(劉淑雯、魏誠佑,2018)。


 三、「傑出女科學家」桌遊實施情形


科教館邀請了臺師大超導體實驗室陳鴻宜教授和曾曉琪老師於晨光時間入班說故事,主題為「臺灣女性傑出科學家」,對象為金華國小低年級的學生。老師首先用投影片介紹了臺灣五位傑出的女性科學家以及她們的事蹟貢獻,分別為研究物理理論計算的周美吟院士、研究超導、半導、磁性超晶格的郭瑞年教授、研究類固醇功能調控、斑馬魚發育等的鍾邦柱院士、研究輸血醫學、血液病理的林媽利醫生以及研究女性主義、性別平等的蔡麗玲教授,這些研究的範疇包括物理、計算機、醫學、社會科學、生物不同領域,非常令人敬佩。

在介紹的過程中,孩子主動問了好多問題,例如什麼是「超導」?什麼是「半導」?這些看似不易回答的題目,曾曉琪老師發揮專業用了很淺顯易懂的方式回答孩子,「超導」就是「超級會導電」,「半導」就是「一半會導電」,結果孩子就懂了,還有「晶圓片」、「usb」等提問,老師也非常有耐心的一一回答孩子們的問題。

(一)有獎徵答引發學習動機
接著,老師為了測驗孩子們的記憶力,用有獎徵答的方式,透過相關專業領域的圖片詢問孩子相對應的分別為哪一位女性科學家,孩子們不僅非常踴躍回答問題,回答的也很正確,顯示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及專注力。最後,在孩子們對臺灣女性科學家有初步的認識後,擇另外一天的晨光時間,老師帶領孩子進入桌遊教學。



(二)桌遊卡牌配對加深記憶
情緒記憶指出人們常處於不同情緒之中,如高興、難過、激動、消沉、憤怒等等。在不同情緒狀態下,對訊息的記憶過程可能也會不太一樣,在情緒良好的時候,對某些訊息的記憶可能會較深刻,因此,此時可能會提高對某件事的興趣,也會使人們更容易接受訊息、記住訊息(情緒記憶,MBA智庫百科)。相比一般課堂上的單一聽講,小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情緒大多會較開心,桌遊學習結合了「寓教於樂」,把原本需閱讀的大量文字作了簡化,在以娛樂性的活動方式,與文本要學習的知識進行結合,此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對學習主題的興趣,也能讓孩子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印象會更深刻。


圖2.曾曉琪老師向學生們介紹臺灣女性科學家的事蹟貢獻。


圖3.曾曉琪老師用有獎徵答方式詢問小朋友相關專業領域的圖片為哪一位女性科學家。


圖4. 曾曉琪老師上課投影片,向孩子們介紹卡牌種類。


圖5.尋找自己的事蹟卡中是否可配對到自己所拿取的女性科學家。


圖6.透過桌遊學習,可讓孩子學習人際互動及表達溝通等能力。

(三)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系列影片給予正向啟發
為了能更擴大以及延伸推動女性科技人才向下紮根,幫助孩子更進一步地對女性傑出人才有更深入的認識。因此,在孩子們透過曾曉琪老師的入班說故事、遊玩桌遊之後,對女性傑出人才有了比較為初略的認識後,老師從網站上搜尋了臺灣六位傑出女科學家系列的影片於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

分別為第三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研究B型肝炎及C型肝炎病毒領域的吳妍華博士;第三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新生兒膽道閉鎖的專家、嬰兒大便卡的發明者張美惠博士;第四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改寫台灣地震理論的馬國鳳博士;研究類固醇功能調控、斑馬魚發育等的鍾邦柱院士;研究超導、半導、磁性超晶格的郭瑞年教授以及第五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研究甲殼類疾病及免疫學的羅竹芳博士。

此系列影片不僅搭配曾曉琪老師在課堂上介紹過的傑出女科學家,也額外補充了四位女科學家的介紹影片,希望能藉此更加深學生的印象,影片裡詳盡介紹了傑出女科學家的成長歷程、專業研究領域以及她們所付出的貢獻,雖然影片提到的有些內容對低年級的孩子而言可能較為艱澀難懂,在理解力上面會稍微有一些挑戰,因此要一一為學生們解說,並且從孩子觀看影片和聽解說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對那些領域產生興趣,此不但可以培養孩子進一步將興趣發展至生活中,也能達到對於所要教導給孩子們的知識具有正向功能。


圖7.老師於課堂上播放《傑出女科學家系列-鐘邦柱博士》的介紹影片。


圖8.老師於課堂上播放《傑出女科學家系列-張美惠博士》的介紹影片。

(四)「傑出女科學家」桌遊結合繪畫比賽
經過晨光時間的入班說故事、臺灣女性傑出人才影片介紹及玩桌遊活動後,趁著小朋友記憶還較深刻之際,舉辦了一個小型的繪畫比賽,希望可以鼓勵學童認識女性傑出人物,擴大及延伸推動女性科技人才的功能,加強建立學生了解女性傑出人物的奮鬥事蹟,期望透過繪畫比賽的整個過程,促使學生發揮創意、可以更深切體認女性科技人才培育的核心價值,並身體力行於生活中。

繪畫不僅是一種藝術才能,它對情感思維的發展過程也有推動作用,它可以幫助孩子表達內心情感、提高觀察能力、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以及提供孩子的記憶力。繪畫也是孩子最直接、自由及便捷的情緒表達方式,他們會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以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把所見所聞以不同的繪畫方式做表達,雖然有時我們會看不太懂孩子的畫,是因為我們跟孩子的想像力、認識能力有落差,我們可以詢問孩子畫的是什麼,但不要急於批判,否則可能會因此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孩子多會按照自己的興趣、意願來隨意塗抹顏色,在他們眼裡,世界是非常豐富多彩的,不受固定格局限制的他們能注意很多大人無法注意到的細節,有時孩子的內心甚至比大人還敏感細膩,這些都是孩子對觀察能力的表現(Aimee媽媽育兒分享,2017)。

此外,對孩子來說,記憶效果的好壞,取決於二種原因,一為受到外界事物特點的影響,越直觀、鮮明的事物,孩子會越容易記住;二是會受到孩子興趣的支配,有濃厚興趣的事物就會越容易記住(Aimee媽媽育兒分享,2017),因此,當孩子對繪畫產生了興趣,並搭配所要教授的知識應用於繪畫中,對孩子的學習也會帶來正向的影響力。


圖9.女性傑出人物繪畫作品


圖10.女性傑出人物繪畫作品


圖11.女性傑出人物繪畫作品


圖12.女性傑出人物繪畫作品


四、「傑出女科學家」桌遊推廣目的與內容


(一)透過傑出研究者的啟發
2004年,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特別邀請了52位不同領域的女性學者,包括中研院院士、傑出人才講座得獎人及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得獎人,集結成一本書,名為《傑出女性學者給年輕學子的52封信》,期望透過她們的人生經歷,帶給年輕讀者有所啟發(李遠哲、蕭新煌,2004)。

(二)舉辦傑出女性人才短講
學校可以多辦理女性傑出人才的短講,讓學生了解,不管是任何領域,都不應該存在性別之分,改寫台灣地震理論的女科學家馬國鳳表示「不需要去強調女性有甚麼不能或男性有甚麼不能,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在裡面」,相信只要有熱忱並且不畏艱辛,每個人都有機會為這個世界貢獻一份心力,以此希望透過向下紮根的教育,可以消除許多既定的性別刻板印象,鼓勵更多女性投入STEM領域發展。

(三)舉辦女性人才親職講座
除了向下紮根之外,父母也能透過參加傑出女性科技人才親職講座的方式,了解傑出女性科技人才,許多孩子自幼的性別刻板印象,可能也源自於自身的原生家庭,因此,父母的教導極其重要,孩子除了透過在學校的教育外,若家長可以從小幫助孩子灌輸正確的觀念,對於孩子的學習及推廣傑出女性人才的目的均會帶來正向的影響。

(四)課堂帶領傑出女科學家系列繪本小故事
「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為完全沒有文字只有圖畫的書籍。通常以大量圖畫來呈現,強調視覺效果,以版面大而精美的插畫來強調情節主題,藉此引發兒童觀賞及閱讀興趣為目的(繪本教學,教育百科)。對於兒童來說,由於認識的字還不是那麼多,如何不用太艱深的詞句就能將想授與的知識傳達給兒童並使其了解,繪本便是一種好方法。繪本的題材非常多元,且多使用孩子可以解讀的詞彙及熟悉的語句結構,簡淺的文字加上細膩的插圖(慧心學堂,2015),往往可以吸引兒童的目光,使其既能學習又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希望未來可以繪本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更多的女性科學家,以跨領域的教學,像是數學、科學、工程等,讓孩子不侷限在單一領域。老師也希望讓孩子不只認識臺灣的女性科學家,還可以多認識外國的女性科學家。此外,學校若有晨光媽媽說故事的時段,老師也希望可以跟晨光媽媽配合,找一些關於女性科學家的小故事作介紹,以藉此搭配課程,讓孩子們能更熟悉更印象深刻。


 參考文獻


陳萱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廣組計畫工讀生
黃真瑱
臺北市立金華國民小學教師
呂玉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教育部人事處專員
蘇萬生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廣組薦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