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POE教學法與跨領域美感之小學科技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旋轉舞者_螺旋斜面應用

文/何仁偉

 一、前言


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綱要指出學生在探究能力的學習表現方面,應培養其手腦並用,並能展現思考智能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在過程中,學生透過預測、觀察、解釋三個步驟,來了解其中可能的原理知識,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藉由自己主動的思考、驗證,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與創意能力;而跨領域美感的融入,則能幫助學生激發出他們對於美感的體驗、經驗與學習,以及增進不同學科的學習表現。

本文以旋轉舞者為例,發展一個國小的POE探究教學與跨領域美感的教學活動,透過簡單的實作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作的習慣,並期許學生能將其中的知識概念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二、教學活動


一、活動簡介

本活動結合螺旋斜面以及摩擦力兩大概念,達到讓舞者同時前進、旋轉的效果,課程一開始先展示教材,讓學生觀察舞者有哪些動作,並且引導思考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它有這些動作,藉以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而實作部分則是融入跨領域美感教學,透過介紹各種國家的舞蹈與各種舞者的形態,例如巴西的森巴舞、夏威夷的草裙舞、法國的芭蕾舞等,引導學生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旋轉舞者。

二、本活動應用之POE教學法

POE教學法是透過「預測(Prediction)—觀察(Observation)—解釋(Explanation)」三個步驟,讓學生從中思考原理及概念,比起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此教學法更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探究的精神,以下就本教學活動之POE教學進行說明:

三、本活動應用融入之跨領域美感教學

透過跨領域美感教學的實施,學生可以在不同學科與藝術領域的結合下,激發出他們對於美感的體驗、經驗與學習,也能幫助他們在各學科的知識、情意、技能表現上有所進步(喻薈融, 趙惠玲, 林小玉, & 李其昌,2015)。本活動在美感教學上介紹了各個國家的民俗舞蹈(巴西森巴舞、夏威夷草裙舞等)與舞者的樣式,以及各種舞臺的背景(歌舞劇、舞台劇、奧斯卡頒獎典禮等),讓學生跳脫出以往的框架,思考與創作屬於自己風格的旋轉舞者。

四、教學目標

五、教學對象

本次教學活動對象為某臺北市公立國小五年級,共27位學生。

六、教學時間

本次教學活動時間為六節課,每週2堂課,共3週;每節課40分鐘,共240分鐘。

七、教學活動



八、實作工具與材料

(1)工具

(2)每人所需材料


圖1.旋轉舞者每人所需材料

九、作品製作流程

組裝外框

圖2.先將一片底座插上兩邊支架,再把另一片底座裝上(如會左右歪斜可用白膠加強固定)。

組裝圓盤

圖3.將其中一塊圓盤沾上些許白膠,另一塊圓盤蓋上並壓緊(白膠只需少許即可,避免沾到中間的孔洞)。

彎曲鐵絲(120mm)
  
圖4.先將鐵絲內凹交叉,並用尖嘴前拉回(頂端要緊密一點),接著夾住上方往下凹成扣環。

 
圖5.將靠近自己那端的鐵絲往上凹折,呈現一直線,下方則掛上鉛錘。

彎曲鐵絲(450mm)
 
圖6.先將圓棒拿出備用,並將鐵絲一端先用尖嘴鉗彎折約1公分,卡入後方溝槽中。

 
圖7.先對著背面較長的黑線,再往前依序按照斜線纏繞,完成後將圓棒取出。

組裝鐵絲(450mm)
 
圖8.將纏繞好的鐵絲裝入支架中,長端則利用尖嘴鉗彎折成L型,當成轉動的把手。

組裝鐵絲(120mm)
 
圖9.將裝好鉛錘的掛鉤掛上,並測試轉動時是否旋轉順暢,鐵絲有無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上下擺動幅度小)。

人偶繪製

圖10.在西卡紙上畫上人偶的草圖並著色,完成後用剪刀剪下,並用白膠黏在圓盤上(注意人偶必須畫到圖紙的底部)。

背景繪製

圖11.先在背板打上草稿,再利用繪畫工具上色,完成後安裝在支架後方的掛鉤上。

測試修正

圖12.將圓盤套在鐵絲上,測試舞者是否能正常前進後退、旋轉。

 三、教學成果


本教學活動於某臺北市公立小學五年級共27名學生,進行POE探究與跨領域美感實作活動-旋轉舞者,此旋轉舞者課程,除了實作外,更重要的是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藉由觀察並與之前經驗做結合,推理出其中的科學原理,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力與創造力,經過了六節課的實施,得到以下結論:1.活動目標方面,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生皆能完成屬於自己的旋轉舞者,並能有自行設計的創意表現。2.操作技能方面,學生在實作過程中都能積極參與,並且能注意工具的安全使用原則。3.情意態度方面,學生十分踴躍的發表自己的意見,也會與同學互相討論、交流想法,並熱愛本次的課程。

 四、教學建議


根據本課程所實施的教學活動,可提出以下建議:1.在原理解說的部分,因為有些學生對於螺旋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楚,建議可以多融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幫助學生思考與釐清概念。2.工具操作的部分,發現在用尖嘴鉗彎曲鐵絲時有部分學生彎的不是很順利,有些會彎錯方向或是彎的不夠筆直,會有顯著的個體差異,建議教師每個步驟間放慢速度,確定大部分的學生彎折正確後再繼續進行下一步驟。3.設計舞者與舞臺時,發現女生的作品相較於男生而言,線條較多變化、色彩也較豐富,建議教師可以多加引導學生創意設計的部分,如遇到學生較沒想法時,教師可以提供學生創作的方向,並從他們喜歡的人、事、物尋問,藉此找到設計的靈感。

 五、學生實作過程與作品


實作過程
 
圖13.學生實作過程:左圖為學生使用白膠組裝舞臺支架,右圖為使用尖嘴鉗彎折鐵絲。

學生作品
 
圖14.學生作品:左圖為女同學所創作的作品,右圖為男同學所創作的作品。可以發現左圖在舞者的設計上較具有美感,且背景的設計採用色彩疊加的方式,形成漸層的效果;而右圖在舞者的設計上使用的線條較為單一,且背景相較之下顯得較為單調。


圖15.學生在POE教學法中,透過預測、觀察旋轉舞者的運動過程,最後將可能的原因記錄在學習單上。


圖16.透過與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做結合,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


圖17.學生將設計的背景草圖記錄在學習單中。

 參考文獻
喻薈融, 趙惠玲, 林小玉, & 李其昌. (2015). 美力跨界:跨領域美感教育之課程理論與實務初探.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 第二期, P.1-11.

 附錄








何仁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