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遊戲「大家」談


文/許良榮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科學教育與應用學系教授

近年來觀察到「科學遊戲」受到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喜愛,相關的科學營或研習活動相當的活躍。如果以「科學遊戲」為關鍵字進行google,會出現四千萬多筆的資料,顯示科學遊戲是相當熱門的活動。但是如果以「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進行搜尋,則發現只有76 篇(含學術期刊與一般期刊)。這個現象顯示「科學遊戲」受到的關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何以嚴謹的方法進行論述、討論或是進行研究,仍然是我們需要投入關注的問題之一。

本期專題訂為「科學遊戲大家談」,目的是邀請長期專精於科學遊戲之教學與推廣的「大家」以自身多年的豐富經驗,提供科學遊戲之設計與推廣的建言。本期共邀請了多位老師與教授撰寫六篇文章,期望能為科學遊戲的教學注入一股活血。

許兆芳先生的〈再生材料融入科學創客活動之教學經驗分享〉,利用邊角廢料等等的再生材料,融入科學創客( 自造者) 教育,進行科學實作活動。文章內容透過教學實務案例,分享如何選取再生材料與活動引導歷程,讓學生從實作中累積經驗,應用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王德麟老師的〈從童玩談自造科技〉解析了「軌道車」以及「音樂盒」二種童玩的內部結構,帶領讀者一窺自造科技的奧妙。王老師深入分析其中的科學原理與科學概念,例如軌道車的能量轉換、玩偶循環運作的機械結構;以及音樂盒中減速筏裝置牽涉的轉速與空氣阻力的問題等等。

陳坤龍老師的〈靜電遊戲〉,利用生活中簡單的材料,設計了五個饒具趣味的靜電科學遊戲,包括鋁盤飛碟、蓄電瓶、旋轉黑洞、靜電跳跳球等等;可應用於中小學的科學教學,讓學生體驗靜電的現象與理解靜電的科學原理。

盧俊良老師的〈在實驗小學玩科學遊戲—以岳明國小為例〉,提供了作者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並以岳明國小為例,描述了兼顧學校課程發展以及國小科學課程目標的教學設計,將科學遊戲帶入課程中,並歸納了「觀摩」、「仿作」、「解題」、「發表」四個步驟的教學架構,能順應每個孩子學習的天性,在「玩」中成長。

謝迺岳老師的〈紙愛科學DIY〉,以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紙為主題,設計了十個簡易有趣的科學遊戲,帶領學童實驗操作,包括:紙的本質、纖維結構、化學成分檢驗、摺紙幾何、力學應用等等。內容簡易但是充滿趣味性與知識性。

林志明等四位教授的〈玩碳奈米材料遊戲—以辦理國小奈米寒假營活動為例〉,發展了適用於奈米科技的科學遊戲教學模組,能使國小學童認識奈米的新興科技。四位教授設計的遊戲教學模組,包含了奈米觀念之簡介、碳六十、碳八十、奈米碳管、碳奈米探針尖錐模型等等的遊戲教學模組,帶領學童認識自然界中的碳奈米現象。

感謝各篇文章作者無私的分享,但是還有其他很多投入科學遊戲相關活動的老師與教授,限於篇幅或工作忙碌,無法一一應邀撰稿,成為遺珠之憾。無論如何,科學遊戲的教學不是少數人的專利,需要更多的關注、開發與分享,以促使我們的科學教育更為豐富,學生的學習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