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

石油和天然氣,有甚麼異同?

石油和天然氣,有甚麼異同?

石油,亦被稱做原油,通常被儲存在封閉地質構造的地層內,外觀為黏稠的液體,是一種化石燃料。石油是古代生物的遺骸經沉積、深埋後與淤泥混和,並經過高溫高壓的地質作用後變質形成。目前石油經人類開採,製作出的相關產品非常廣泛,除了可以做為燃料的能源,如汽、柴油之外,也可經石油化學工業加工,製作成石化產品,如塑膠、化肥、殺蟲劑等。\r 天然氣,主要為甲烷所組成的氣態化石燃料,通常在天然氣田或某些煤層內會被開採到。天然氣主要是由於古代的有機物質,在厭氧的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出甲烷的氣體,若在封閉的地層內則可被儲存下來。目前天然氣被廣泛運用在燃料上,例如天然氣車輛、家用天然氣設備,此外也被運用在發電上。\r 石油與天然氣兩者皆屬於化石燃料,所謂的化石燃料,意旨由過去大量的生物遺骸,經地質作用深埋後,受高溫高壓的環境影響而變質形成的,這個過程通常都要花上相當長的地質年代。因此這些化石燃料儲存在地層中,是有限的,若人類大量開採而用盡,要再生成就必須花上數千萬年的時間甚至更久。

何謂太陽能?

何謂太陽能?

太陽能最廣義定義是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地球上大部分生物都以直接或間接使用太陽提供的熱和光來生存,人類利用陽光曬乾食物作為長時間保存食物也是一種利用太陽能的方法。\r 狹義的太陽能定義是利用光熱轉換(如利用加熱後的液體或蒸氣帶動渦輪發電)和光電轉換(利用太陽能板產生電力)兩種方式取得能源。太陽能發電目前積極開發利用的能源之一,雖不會產生燃燒實體燃料的汙染問題,但日照量、場地、技術成本與材料仍是等待處理的問題。

何謂再生能源?

何謂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泛指自然過程中可不斷補充的能源,如可不斷生產的獸力、生質能源都可當做再生能源。若嚴謹一點,再生能源是在人類有生之年不會消耗殆盡,因此火力發電(化石燃料)和核能的原料地球雖不斷產出,速度上卻無法來不及補足,因此無法算為再生能源。狹義來說,再生能源還必須包含清潔不破壞環境,因此地熱、風能其中幾種目前認定符合條件的再生能源。\r 以下舉出數個再生能源:\r (1)水力發電:水力發電更是現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國、加拿大等擁有許多河流的國家。利用高潮差或潮速快的海流也是極佳的水力發電。\r (2)風能:人類利用風讓船行駛的更順暢。\r (3)地熱能:地熱可以建造農作物溫室、水產養殖及烘乾穀物…等。也可利用於休閒溫泉以 \r 及醫療方面。\r (4)生物質能:指能夠當做燃料或者工業原料的活著或剛死去的有機物。常見於種植植物所製造的生質燃料,或用來生產纖維、化學製品的動物或植物。芒草、玉米、柳樹、甘蔗、棕櫚樹...等,都是常用來生產生物質能的植物。

颱風會造成什麼災害呢?

颱風會造成什麼災害呢?

颱風會帶來豐沛的雨量跟強風,連續的降雨使得土壤含水量達到最高點,重力的增加加上水的潤滑作用,土層有較大的機會產生滑動或流動,加上台灣地形十分陡峭,因此在颱風來襲時,颱風豐沛的雨量才會造成土石流的情況發生,因而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r 海嘯的成因與地震有關,也與海岸地形有關係,但是並非由颱風造成。地震產生的波在海洋中傳遞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穿越整個海洋,而能量消耗很小,在淺海地區,波長縮短而波高變大,就可以形成海嘯,海嘯也會造成大規模的災害,不可以輕忽,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的地震就是由一個地震規模9.0的地震所引起,造成大規模的人命和財產損失。

天氣預報的內容有那些?

天氣預報的內容有那些?

短時間內大氣變化的現象稱為「天氣」,屬於短期的觀測資料波動。某地區的長時間天氣變化的平均現象,就是「氣候」,屬於一地長時間觀察下來的穩定資料。天氣預報有短期的1至2日、中期的一星期,以及長期的一個月。\r 題目中提及的天氣預報,包含氣溫、氣壓、降雨機率、風速、風向、相對溼度、紫外線指數等等。\r 若要預測下一季颱風出現的數量,要透過以往的天氣資料統計再進行分析,是屬於長期或多年的氣候資料,因此短期的天氣預報是無法得知此資訊。

大氣為什麼可以保護我們呢?

大氣為什麼可以保護我們呢?

皮膚癌的成因有許多,但是一個很大的因素來自於太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如果接受到紫外線的照射量較多,皮膚產生此病變的機率會較高。在大氣中有氣體可以吸收紫外線,那就是臭氧,在大氣層裡面高度20~30公里處有臭氧層,這些臭氧分子會吸收紫外線,讓我們避免被大量紫外線照射,事實上,氧氣也會吸收紫外線,只是跟臭氧吸收的是不同波長的紫外線。

溫度在什麼天氣現象中會降低呢?

溫度在什麼天氣現象中會降低呢?

氣團指的是一團長時間停留在一個地方的空氣,這些空氣在濕度、溫度、密度等許多特性都很相近。氣團會移動另一個地方時,沒有辦法馬上跟當地空氣結合,而會形成一個交界面,我們稱為「鋒面」,如果此鋒面是由於冷空氣推動暖空氣的話,我們稱為冷鋒,冷鋒過境時,我們會接觸到後方的冷氣團,因此溫度會降低。\r 颱風眼通過時,反而因為此區通常沒有雲,太陽光可以照射而有短暫晴朗、溫度較高的情形。

氣候資料包含哪些內容?

氣候資料包含哪些內容?

短時間內大氣變化的現象,就稱為「天氣」,為短期的觀測資料波動。一地的長時間天氣變化的平均現象,就是「氣候」屬於一地長時間觀察下來的穩定資料。\r B. 預測某次大陸冷氣團造成的最低溫,屬於短期的氣溫變化為天氣預報內容。\r A. 常有颱風侵襲的季節 與 C. 年降雨量最多的都市,都屬於長期的天氣觀測的統計結果屬於氣候資料。\r 氣候資料的內容是根據一地經年累月觀測之下得到的數值,內容有年雨量、年均溫、或不同季節的風向、雨量、溫度變化,用來描述當地穩定的氣候現象例如台灣的地理位置就位於熱帶與副熱帶季風區。也用來預測來年或未來數年的降雨量或氣溫變化。\r 每年氣象局會預測隔年颱風侵襲台灣的數量、雨量或溫度偏高或偏低,皆屬於氣候資料。

核四如果停建,未來電源何處來?

核四如果停建,未來電源何處來?

核四如果停建後,必須另尋其他替代方案。題目中提及立即有效且環保,在選項裡面只有A. 節約能源 最能立即顯現效果,例如節能減碳計畫、節約用電、使用綠色環保標章的低耗電產品、購買綠建築可以減少用電需求、隨手拔插頭等等,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即可實行。\r 在未來勢必要選項B. 發展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地熱、潮汐能等等,再生能源目前還在研發如何量產,還不能立即全面推廣,不符合題目中提及的立即有效方案。\r 火力發電廠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使地球增溫。火力發電使用的石化燃料煤或石油,會產生硫化物質,形成酸雨的來源。也會造成空氣污染。所以火力發電廠是不符合題目中提及的環保替代方案。

石油用罄的危機

石油用罄的危機

全球石油半數以上蘊藏在新生代(即最近的地質年代,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岩石中,古生代(2億3000萬~6億年前)岩石居第二,接著是中生代 (7000萬~2億3000萬年前)的岩石之中。石油的生成過程要經過千萬年,所以消耗量大於石油的生成必定會有消耗完的時候。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研發新能源,即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地熱、潮汐能或生質能等等,以減少對石油的消耗量,更可延緩未來一百年內石油用完的危機。\r 目前石油探勘與開採技術都比過去進步,降低開採成本,因此可對更深於地表的油田進行開採,所以在未來一百年內還是可以繼續使用石油的,但是隨油田枯竭、開採難度與成本提升,會造成石油價格逐步走揚。\r 石油只要在適當地點無時無刻都會生成,但是要達到可開採的經濟價值,過程是緩慢的需耗時千萬年。

未來油價走勢

未來油價走勢

原油進口稅雖然是進口商繳付,最終還是轉嫁於消費者身上,由消費者負擔此進口稅, 所以進口稅大量降低,消費者就可以購買到就廉價的油品。\r 產油國如果大量增加石油供應量,使市場石油需求不虞匱乏,根據經濟學的供需法則,以及物以稀為貴的心理下,大量生產石油會造成價格降低,減少生產則會使價格上揚。\r 天然氣與石油提煉出的氣體都可當作燃料,當天然氣價格飆漲,市場勢必轉向使用石油,因大量需求之下,也會使石油短缺造成價格連帶天然氣一起飆漲。\r \r 2007.11.19~2007.12.19國際原油現貨價格走勢圖 \r 圖片來源 經濟部能源局

颱風通常在哪個季節侵襲台灣?

颱風通常在哪個季節侵襲台灣?

要形成颱風,必須有許多條件配合才行,除了必須要有足夠水氣之外,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是:足夠的能量。颱風是一個對流發展非常強烈的天氣系統,要形成如此強烈的颱風,必須要有足夠的能量才行,通常颱風都在能量高的洋面上形成。地球上能量的主要來源都來自於太陽,在夏季時,因太陽直射,地面接收的能量較多,因此颱風經常在夏季形成。而到了秋季,尚有能量還沒完全消散,因此仍然有機會發展颱風。所以颱風主要在夏、秋兩季形成,且有機會侵襲台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