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查詢 共找到 13473筆。 如查無相關資訊,可至 進階搜尋 進行查詢
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線上教學資源

岩岸潮間帶動物大集合

黃壁祈、陳世煌、張永達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 鄭淑文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推廣組 臺灣四周環海,所以每到炎炎夏日,不論墾丁、花東海岸、東北角海岸、北海岸等地戲水人潮不斷, 但是在戲水之餘,很少有人會注意到戲水處的水域除了魚蝦之外,還有很多我們不能吃也不認識的生物在那裡生活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邵廣昭主任等學者曾多次呼籲,台灣不能只有「海鮮文 化」而無「海洋文化」。到海邊除了玩耍戲水及品嘗可口海鮮之外,還有許多值得大家去發現、去欣賞、去保護的多樣海洋生物,體驗參與「海洋文化」實際上比「海鮮文化」更具重要性。 在潮間帶生活的動物很多,希望大家能夠多多親近它們、認識它們,進而尊重與保護它們的生存權力。但是,過多的人潮活動所帶來非預期的污染,例如垃圾的堆積、污水的排放等等,對海洋生態系往往造成自然生態平衡的極大壓力。因此,利用既能親近觀察又不造成平衡生態系負擔的不具,配合健 康的心態與合宜的學習引導,應該是值得鼓勵亦是我們急欲呼籲推廣的戶外學習方式。現在坊間極為普遍流行的數位相機,就是項極佳的生物觀察工具,除了具有方便性及效率性的特色外,拜電子資訊業之蓬勃發展,數位相機亦具多樣性及經濟性,可依個人不同需求選擇不同功能機種。 因此,當我們前往海岸尋訪潮間生物時,可以利用「相機採集」取代傳統「標本採集」方式,「採集成果」也可以進步應用於收藏、藝術欣賞、教育素材等多方用途。以下是藉著多次與學生前往東北角海岸觀察潮間帶生物時,我們以可近拍三公分的相機(Oplympus C750)採集所留存的生物照片,配 合動物分類特徵說明方式,幫助大家「認識」、「了解」、「欣賞」與「保護」海濱岩岸潮間帶常見的各類別動物代表,同時拋磚引玉利用這「相機採集」的生物照片來引導學生進行創作「學習紀錄」之成果作品。 認識它 各類別動物特徵 辨別生物類別之系統各有不同訴求之重點,早在西元 1735 年林奈( Carolus Linnaeus )就依據是否具有運動的特性把所有生物分成動物界及植物界兩個類群 ( kingdoms )。1894 年海格爾( Ernst Haeckel )則提倡將一些單細胞生物另歸類為原生生物界( Protista )。到 1969 年康乃爾大學的維特克( Robert H. Whittaker )更進一步根據演化親緣關係、細胞構造的複雜性、屬於單或多細胞生物以及營養需求方式等特徵,將生物分成無核界(Monera)、原生生物界 ( Protista)、真菌界( Fungi )、植物界( Planta )動物界(Animalia)等五界。1977 年伊利諾大學的做生物學教授伍絲( Woese 〉等人更配合分析 16S 的核糖體 RNA 入組成,建議將無核界分成古細菌〈 Archaea )與細菌界(Bacteria),因而形成「六界說」。而且 1990 年他們更進一步提倡將所有生物分成三個領域 ( domains ) ,即細菌域( Bacteria )、古細菌域(Archaea)及真核域(Eukarya)等以強調細菌與古細菌的不同。 表一、生物「界」與「域」的分類系統 自從海格爾的三界系統被引用以後,那些不能行光合作用而且無細胞壁的單細胞動物就與動物界分開了,它們被歸類為原生生物界中的原生動物 ( Protozoa )。在海洋的潮間帶區域中不論海水或底樓環境都有許多動物生活其中,藉由以下我們對動物界各門( phylum )具有分類定義性而且容易觀察到的特徽之簡易文字敘述與演化樹參考圖,希望讓大家在欣賞採集成果之餘,對動物界有全盤概觀性的了解,也幫助大家更進一步認識與與了解「海濱岩岸潮間帶各動物類別代表」。 動物界各門特徵簡述: 1.海綿動物門(Phylum Porifera) (1).體壁有孔細睏購成的入水孔,水流從入水孔進入海綿腔後,從出水孔流出。 (2).位於中膠層的變形細胞可製造骨針及海綿絲,負責防禦及支持 。 2.平盤動物門( Phylum Placozoa 〉 (1).無中央腔室及各種器官系統。 (2).扁平身體由兩層上皮細胞組成。 3.刺細胞動物門( PhylumCnidaria ) (1).觸手或其他器官有刺細胞,內含刺絲囊的胞器,負責防禦。 (2).受精卵發育為具纖毛的幼蟲,稱為浮浪幼蟲。 4.櫛板動物門(Phylum Rhynchocoela )或稱為紐形動物門 (1).個體表面具有由成排纖毛組成的櫛板,負責運動。 (2).有些特化的細胞可射出粘絲,稱為粘細胞。 5.扁形動物門(Phylum Platyhelminthes) (1).個體扁平,兩側對稱。 (2)大部分種類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為不完全消化系統。 6.吻腔動物門( Phylum Rhynchocoela )或稱為紐形動物門( Phylum Nemertea ) (1).個體扁平細長,具有可伸縮的肉質吻,主要功能為捕捉獵物。 (2).吻容納吻腔 7.輪形動物門(Phylum Rotifera) (1)體前端具纖毛冠,纖毛擺動為後同步性。 (2).具完全消化道,有特殊咀嚼構造幫助磨碎食物。 8.棘頸動物門(Phylum Acanthocephala ) (1).體前端具可伸縮目佈滿棘刺的吻。 (2).全部成員為內寄生性蠕蟲動物。 9.線蟲動物門( Phylum Nematoda ) (1).體呈細長圓柱型,兩端末稍尖細,有些種類後端構造雌雄相異。 (2).咽或食道的消化腔橫切面呈三出放射狀。 10.線形(或鐵線蟲)動物門( Phylum Nerpha ) (1).體亦呈細長圓柱型,兩端鈍圓。 (2).體表粗糙,角質層發達。 11.軟髓動物門(Phylum Tardigrada) (1).體柔軟,內臟成團包被於外套膜組織內,外套膜可分泌鈣質外殼。 (2).咽頭有特化之齒舌構造,可伸出口腔攝食。 12.環節動物門( Phylum Annelida ) (1).身體長而扁平或圓柱型。 (2).體表分節,不具關節附肢;有些種類內部有隔膜。 13.緩步動物門(Phylum Tardigrada) (1).體呈桶型或柱形,分為頭部與軀幹部,界限不清。 (2).身龍腹側伸出四對短粗的足,足的末端鈍圓,具 4-8 個爪。 14.有爪動物門(Phylum Onychophora ) (1).頭部不明顯,前端有一對口前觸手,上有許多環紋。 (2).軀幹部腹面兩側有 14-43 對足,足圓柱型,是體壁的突起,不分節,具環紋,末端有爪。 15.節肢動物門( Phylum Arthropda ) (1)體被幾丁質組成的外骨骼,有些種類的外骨骼含有豐富的石灰質。 (2).身體及附肢有分節。 16.棘皮動物門(Phylum Echinoderma ) (1).體表含有石灰質或肉質的突起構造一棘。 (2).身禮呈輻射對稱。 17.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1).胚胎或幼體期身體合有脊索的支撐組織。 (2).胚胎發育過程還會出現包括背神經管、咽鰓裂及肛後尾等構造,成為成體時,有些構造可能會消失。 ※ 其他動物門因為種類數量較少或個體較微小,僅列出其門的名稱供參考。 18.半索動物門(Phylum Hemichordata ) 19.鰓曳動物門(Phylum Priapulida ) 20.動吻動物門(Phylum kinorhyncha or Echinoderida ) 21.兜甲動物門(Phylum Loricifera ) 22.腹毛動物門(Phylum Gastrotricha ) 23.結孢子蟲門(Phylum Myxozoa or Myxospora ) 24.顎胃動物門(Phylum Gnathostomulida ) 25.毛顎動物門(Phylum Chaetognatha ) 26.環毛動物門(Phylum Cycliophora ) 27.帝蟲動物門(Phylum Phoronida ) 28.苔蘚動物門(Phylum Bryozoa)或稱外肛動物門(Phylum Ectoprocta) 29.內肛動物門(Phylum Entoprocta) 圖一 動物的演化樹參考圖 我們的相機採集 岩岸動物戶外學習日記 圖二 馬崗漁港附近的海蝕平台,從台北市出發約需1.5-2小時車程。 這是海釣者的濱海釣點之一,他們經常在此釣飛魚。 圖三 整個海石平台面積超過一萬平方公尺, 退潮時最適合找尋各種生活在潮間帶的魚類與無脊椎動物,安全性也很高。 表二 圖四 波濤洶湧的浪潮充滿危機,從事潮間帶活動,最好能穿戴防滑鞋及救生衣,並注意潮水的變化, 隨時注意有可能發生的瘋狗浪,尤其東北季風及颱風季節及颱風季節更應特別小心。 圖五 灰海綿屬於海綿動物們或稱有孔動物門,海綿的體制無真正的組織及器官的分化,身體由襟鞭毛細胞及扁平細胞二層細胞層組成的體壁所構成,體壁含有多數的入水孔,水從入水孔流入,並經過體壁圍成的海綿腔,從出水孔流出。 圖六 可以進一步利用顯微鏡觀察海綿的體壁取出的骨針。 除了骨針,海綿的另一種支持構造為海綿絲。 圖七 柑橘荔枝海綿(Tethya aurant ium) 狀似柑橘或荔枝果實,是一種球狀的海綿這在東北角偶而可見,外表不似典型的海綿結構,音未出水孔不明顯。 圖八 在海中你找得到海綿嗎? 圖九 這是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aultriculus),它可不是一隻水母,而是群水螅,白色透明S形的泡泡是他們共同組成的浮囊,深藍色的指狀物,每一條都是一隻水螅體。它們具有分工的現象,有的負責生殖,有的負責防禦,有的負責營養。 圖十 箭頭所指為負責生殖的水螅體。用手撥一撥,負責防禦的水螅體才會伸出,比較細,會放出刺絲,刺絲會刺入人的手指皮膚讓人有刺痛感。 圖十一 這是一種群棲的海葵, 瘤菟葵(Palythoa tuberculosa)。在花蟲綱的動物中常見者為海葵、硬珊瑚、軟珊瑚及角珊瑚等,他們分屬於六放及巴放亞綱;在外觀上可以利用觸手的數目來區分,六放者觸手為六或六的倍數,巴放者均為八個。 圖十二 這幾隻綠色的海葵,你可以屬一屬它的觸手, 判斷一下它的分類嗎? 圖十三 綱平渦蟲 (Planocera reticulata), 為東北角常見的扁形動物,自由生活,個體很薄。 看綱平渦蟲的運動,個體就像一隻大形的變形蟲。 圖十四 將綱平渦蟲翻轉過來,始腹面朝上,可以明顯看到它們的消化道(箭頭所指)。 圖十五 在海岸上看到這團會動的東西,著實會讓人嚇一跳,其實他是一種疑似體腔動物前身的吻腔動物,又稱為紐形動物(紐蟲)。這一隻的長度約有50公分長,伸長可達150公分。 圖十六 釣魚人釣起海水魚立即放血後再放入冰箱保鮮。 這種將鰓及食道去除的情形,偶而可見。 圖十七 撿起這個丟棄的食道,發現其外表有許多寄生蟲,這種寄生蟲是屬於蟲線蟲動物門的安尼線蟲(Anisakis)。 圖十八 算看看石鱉(Chiton)的背板總共有幾塊? 軟體動物的殼數大部分是0、1或2,而石鱉有多塊背板,所以被歸維多板綱(Class Polypacophora)。 圖十九 體看似肥胖的海兔屬於軟體動物門的腹足類,它的身體無外殼保護,可以說是海洋最肥大的無殼蝸牛。 圖二十 米粉狀的膠質卵團是海兔所產的,一團內所含的卵數可達數百萬顆。 圖二十一 這是眼斑海兔(Aplysia oculifera), 在馬崗海岸經常可見。體呈黃褐色, 具有圓形的深褐色班,有如魚眼,因而得名。 圖二十二 退潮時,眼斑海兔經常會躲在石頭下或水草下。 圖二十三 看到黃色的米粉,可不要垂涎三尺哦! 這是眼斑海兔所產生的黃色卵團。 圖二十四 體長達約二十公分的染斑海兔(Aplisia Juliana) 與其他的海兔比較起來,經常會讓人驚呼”好大哦! 圖二十五 這也是海生無殼蝸牛-海蛞蝓,這一種比較小, 不仔細找是不容易發現的。 圖二十六 寶貝,很早很早以前的中國人, 曾經利用這一類貝殼做為購買東西的錢(古代貨幣), 它們是屬於腹足綱的軟體動物。 圖中所件是金環寶螺(Cypraea annulus)。 雖稱之為螺,但它的殼外觀看不到蝶紋。 圖二十七 遊走的金環寶螺,露出觸角、水管、外套膜。 圖二十八 這是鳳螺科成員中的一種, 它螺體層的殼靠近殼口部分,稍向外延伸, 為辨識特徵之一。 圖二十九 可別隨便用手抓它,它是有秘密武器的。注意它的薄片狀殼口蓋,呈現鋸齒劍狀,可鋒利的很呢! 圖三十 小心!它再看著你呢!它有一雙美麗的碧眼,還會揮舞著特化的殼口蓋,小心被劃傷。 圖三十一 這是芝麻螺(Planaxia suloatus), 經常成群聚在一起,螺殼花紋很像白芝麻和黑芝麻。 圖三十二 顆粒玉黍螺(Pyramid periwinkle) 在退潮下的岩石上散佈,個體的大小約一公分以內。 經常以龐大的數量出現, 我們走在此台地上幾乎每一步都會踩到它。 圖三十三 黑肋蜑螺與白肋蜑螺形狀幾乎相同, 只是顏色為黑色與白色的不同罷了。 這種蜑螺的螺殼表面都有明顯的條狀突起,稱為肋條。 圖三十四 從殼口觀察黑肋蜑螺,其殼口內唇呈鮮白色,與其殼的黑色成為強烈對比,黑白鮮明。 圖三十五 一種障泥蛤, 經常以足絲固著生活於潮間帶的岩石上。 分類上,它屬於軟體動物雙殼類(Bivalves)。 圖三十六 看到這種動物可別急著用抓起來觀察,因為他身上的剛毛可是會整簇刺在你手上的皮膚。但也別怕,沒有毒的。成簇的剛毛就位於體節兩側的疣足,疣足具有呼吸及運動的功能。 圖三十七 螃蟹也是潮間帶最常見的動物, 但沙按與岩岸或礁岸生活的種類是不太相同。 這種肉球皺蟹(Leptodius sanguineus)如不仔細看, 很容易當成石頭而被忽略。 圖三十八 比比看這隻雄性皺蟹的左右螯,誰大? 螯前端是否呈現馬蹄狀呢?還有4對步腳是否都有毛呢?螯的先端呈黑色,是否類似戴黑手套呢? 圖三十九 徒手抓螃蟹,小心被大螯夾的唉唉叫。 嘿!別怕,這只是殼而已, 在潮間帶很容易撿到螃蟹證常蛻下來完整的殼。 圖四十 這是公蟹還是母蟹呢?臍好像很大耶! 圖四十一 這是細紋方蟹(Grapsus tenuicurstants) 所蛻下來的殼。細紋方蟹和條紋方蟹的形態、行為及生活棲地相似,很難辨識。陽光普照時,它們在低潮帶活動,行動快速也是最鮮艷的蟹類。 圖四十二 小厚紋蟹(Pachygrapsus minutes) 具綠色斑點、黃綠色及黑色紋路的體色, 可幫助他在海藻間活動而不易被發現。 圖四十三 灰白陸寄居蟹(Coenobita rugosus) 是海岸的原住民,不論是沙岸或岩岸都可發現其蹤跡。 其活動範圍幾乎都在陸地上, 只有產卵或換殼時才會到海水裡。 注意到了嗎?它的眼睛是左右扁平的哦! 圖四十四 能是基於危機意識或殼的不舒適,寄居蟹經常需要換殼。換殼時最危險的,這隻沒殼的寄居蟹可不是被我們虐待的哦!它為什麼要棄殼而逃呢? 圖四十五 這種經驗你有嗎? 不要隨便把玩野生動物, 否則後果就像這樣痛死了! 圖四十六 這種寄居蟹就比較不容易離開水面了, 所以發現它都是在潮溝或潮池內。 這種是光掌硬殼寄居蟹(Calcinus lacvimanus),為常見種類。 圖四十七 在岸邊抓到的海蟑螂(L i g i a exotica), 跟家裡的蟑螂比較看看, 它們之間有哪些相同及不同的地方? 圖四十八 長像其特的圓鰓麥桿蝦(caprellideans) 又稱園鰓蠍蟲,體長約2公分, 屬於甲殼綱端足目(Order Amphipoda)。 生活在海藻之間,鰓成圓形。頭部在那裡呢?猜猜看。 由於它的體形細長,英文名為「skeleton shrimp」, 意為「骨瘦如柴的蝦子」。 圖四十九 蔓足類甲殼動物大部份都是營固著生活, 其附肢特化成像掃帚頭一樣, 具有幫助呼吸及攝食的功能。 體被由石灰質的骨片所包圍,告肉質的柄與附著物相連。 圖五十 這種稱為鵝茗荷或茗荷芥的蔓足動物, 喜附著於海洋漂流物,除了脫鞋外, 還常見附著於纜繩、漂流木、保麗龍、浮球; 另外也有一些種類為某些節肢動物的外寄生蟲。 圖五十一 照片中各位還可以看到兩種常見固著於石頭上的蔓足動物,指狀的龜爪及火山口錐狀的藤壺。 圖五十二 船底、礁石及岩石等海水泡得到的地方幾乎都有藤壺的生長,其身體有一堅固呈火山錐狀的外殼所保護,泡在海水時,骨片會從火山口伸出,展開蔓足,用以擾動水流及捕捉食物顆粒。 圖五十三 除了殼的不同以外, 還看出這兩種生物的不同嗎? 對了,就是附著的地方不一樣,龜爪喜附於石縫中, 而藤壺則附著在平坦的地方;連螃蟹的甲殼、海龜的背甲及大型的魚類、鯨類體表都有可能附著。 圖五十四 仔細看看有海水的海蝕溝內兩側的岩石縫,經常可發現這種黑白相間的細長蛇狀物在緩慢擺動。 這是什麼? 圖五十五 用手指拉住蛇狀物,小心把它拉出石縫, 原來它就是棘皮動物門的輻蛇尾,又稱陽燧足。 圖五十六 輻蛇尾的身體呈盤狀,稱為體盤。 將它翻面,中央為口,由此向外長出由很多細小骨片所組成的腕,一般為五出輻射,有些種類可多於五。 晚的結構很像脊椎動物的脊椎,可靈活運動。 圖五十七 這種不太容易見到它移動身體的球狀長棘物就是海膽,大部分的海膽都是底棲的。 照片中的魔鬼海膽(Diadema sauignyi)具有細長棘刺, 反口端周邊有藍色光環,光環要泡在水才會明顯, 因為這個光環,所以又稱「藍環冠海膽」。 圖五十八 馬糞海膽又稱為白棘三列海膽(Tripneustes gratilla), 棲息淺海的海底,在潮間帶偶而可見。在海鮮餐廳中,廚師會將棘去掉,用剪刀把口周邊的骨片環狀剪開,口器構造稱為「亞里斯多德提燈」,連同內臟去掉,洗淨後,提供客人挖取食其生殖腺,此舉應呼籲避免。 圖五十九 盪皮蔘是礁岸常見的大型海蔘, 是一種不能食用的海蔘。 圖六十 仔細觀察,可見其輻射狀的觸手伸出, 抓取沙土送入口內以以攝食有機質,極為有趣。 圖六十一 蛇海星科(Family Ophidiasteridae)的海星身體較柔軟,容易受到傷害。照片中是一隻剛死不久的橘色蛇海星,它的腕已斷一支。上方較短的腕,可能是還活著的時候,因故斷裂後再生的結果。 圖六十二 尖棘篩海星(Coscinasleris acutispina)很奇怪,不是五輻射對稱的,腕的數目不太相同,通常為5-7,小的腕有可能是斷晚後再生的結果。 圖六十三 將海星八腳朝天背腹反置,可見其伸長管足(紅色箭頭所指),努力翻轉,很快地就會翻正過來。 圖六十四 這些長得像海綿的動物, 怎麼看都看不出有脊索動物的特徵。 事實上在照片上所看到的是群體生活的脊索動物之一種,稱為海綿多囊海鞘(Polycitor proliferus)。 圖六十五 請注意看每兩個大小不一的孔, 就屬於一隻海鞘,所以你可以數數看, 照片中的海鞘總共有幾隻? 白色膠質鞘內包有海鞘的內臟, 大孔是入水孔,小孔是出水孔, 它們以咽鰓裂濾取食物。 圖六十六 海洋脊椎動物中,最繁盛的種類就是魚類了,由其在珊瑚礁岸,其種類更是其他海洋生態區之冠。 在台灣的礁岸潮間帶潮池中經常會發現這一類鰕虎魚,它們的胸鰭很大,在水裡游泳,展開的胸鰭很漂亮。 了解它 各位讀者看完包含各動物門的岩劇劇間帶動物照片以及簡介,是否覺得收穫很多,但是又怕下回再見到它又不認識了。為了幫助大家加深對岩岸潮間帶動物的印象,建議你完成下列的表格,將照片編號填寫在該動物所屬正確的動物門空格內,多動動腦有助理解喔! 利用它 採集成果呈現 成果報告常常可作為學習評量之一或生活之紀錄,利用相機採集之方式,我們更可以發揮創意將採集成果之生物照片好好運用,呈現多采多姿的成果作品,例如,我們可以將採集成果以月曆方式、書籤方式呈現,相信當成果作品完成時,除了對岩岸潮間帶生物有所認識外,也會為生活留下許多感動與成就感。我們利用這幾次的相機採集成果,將照片製作成年曆與書籤,有助於「海洋文化」的推廣,建議各位讀者如果也有去海邊,也可將你的相機採集成果,作成更多樣更有創意的作品,幫助其他人認識潮間帶的動物,將「海洋文化」渲染開來。 年曆作者:彭文萱 月曆作者:潘靜儀 書籤作者:許子儀 月曆作者:陳顥仁 年曆作者:賴明煜 年曆作者:陳憶萱 認識它、尊重它、運用它 是不是只要在岩岸我們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和前面的動物打招呼呢?當然不是,除了看我們的運氣外,其實我們也要先了解它們是不是喜歡棲息在我們要去採集的那個岩岸環境喔!在前而我們列舉的29個動物門中,以海綿動物、刺細胞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與脊索動物等 九個動物門的種類與數目比較多,而且這幾個動物門的成員在台灣墾丁海岸、東岸、東北角等礁岩潮間帶都有棲息。一年四季只要是風小浪小的日子,大家都可以來一趟海濱之旅,踏在海岸礁石上,只要多留意你的腳步,你都可以發現一些, 小小的生命正在那裡延續者。當然,此時此刻若能隨身攜帶一些圖鑑等參考資料,相信會更有收穫的。參考資料可詢問風景管理處,例如像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曾於 81 年 11 月出版「東北角海濱生物」一書,對於幫助大家認識東北角礁岸、岩岸潮間帶的生物會有很大助益的。 「海洋文化」鼓勵大家學習與認識海洋的內涵,了解海洋環境如何蘊育多元生命,如何提供生命的永續,多元生命間如何互相尊重,認識海洋文化,尊重海洋文化是大自然生物包括人類永續發展的重要生命課題。海洋生物的種類,當然不只是本文所提到的動物,還包含許多其他生態系的成員,因此只要有機會,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親近與認識是了解的開端, 但是關懷與尊重絕對是多元生命永續發展的不二法門。 參考資料: 1.任淑仙,1995,無脊椎動物學(上下冊),淑馨出版社出版。 2.吳允暉, 1998 ,台灣海域之caprellideans ( Crustacea , Amphipoda )的分類與分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 3.李榮祥,2001,台灣賞蟹情報,大樹文化出版。 4.沈世傑,1993 ,臺灣魚類誌,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系印行。 5.陳育賢,東北角海濱生物, 81年11月,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出版。 6.陳建銘,1997,臺灣西南海域棲息於水螅之。 caprellideans ( Crustacea, Amphipoda )的分類與分佈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 7.奧谷喬司,海邊的生物, 85年10月,美工圖書社出版。 8.網站: (1).Wikipedia 百科全書(http://en.wikipdia.org/wiki/Skeleton_shrimp) (2).台聯大生命科學課程改善計畫(http://life.nctu.edu.tw /~mb/c20101.htm) (3).台灣生物多樣資訊網(http://taibnet.sinica.edu.tw/) (4).台灣貝類資料庫(http://shellmuseum.sinica.edu.tw/shell/english/phblish.php) (5).台灣博物學家(http://www.mbi.nsysu.edu.tw/~hispj/program/doc/ex4.pdf) (6).巫文隆,動物分類學研究法(http://www.sinica.edu.tw/~hispj/program/doc/ex4.pdf) (7).寄居蟹資訊網(http://www.mbi.nsysu.edu.tw/~fiddler/hermit/hermit.htm) (8).陸寄居蟹研究室(http://www.tonycoenobita.com/index.html)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我生活中的數學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國外參考網站

知識呈現 網站名稱 網站說明 適合對象 Dragonfly TV 與生活相關的科學DIY影片、遊戲、科學家的故事 國小 National Geographic 將考古、動植物、生命科學及世界每一個角落的變化,運用各種媒體鮮活呈現給世人 國小 Pest World for Kids 尋找生活中的害蟲,包含害蟲介紹、消滅害蟲的遊戲、製作害蟲消滅手冊及提供教案學習 國小 Bird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運用科學的卓越創新和科技創新,幫助研究人員和大眾了解鳥類和保護地球。 國小 Wolf Spider 關於狼蛛的介紹和研究。包含如何尋找狼蛛、狼蛛照顧和餵養及辨別性別和成熟度。 國中 Koshland Science Museum 關於全球氣溫暖化議題的網站 國中 Defenders of Wildlife -Kids' Planet 學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 國小 General Chemistry 探索頻道:科學、歷史、空間、科技、鯊魚和新聞。 高中 Nature Parrots in the Land of Oz 美國公共電視的節目,提供科學與自然方面的內容。 高中 Science of Music: Exploratorium's Accidental Scientist 探索科學的音樂,透過問題了解各種音樂的科學原理。 高中 探索實驗 網站名稱 網站說明 適合對象 Whyville 一個適合青少年的虛擬世界,有自己的報紙、自己的參議員、自己的海灘、博物館、市政廳、城市廣場和其自身的郊區,甚至自己的經濟,藉由玩教育遊戲賺取幣值。 國小 Koshland Science Museum- Putting DNA to Work 透過互動多媒體活動,可以探索DNA技術的運用且發現許多影響生活的方式 國小 OSU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Center-Lab Tours 提供非技術性解釋複雜的研究方法和美國環境衛生科學事務中心使用的器具,適合學生、教師和對環境健康科學感興趣的人。 國小 問題導向式學習 網站名稱 網站說明 適合對象 Secretsat@sea 一個線上海洋冒險學習遊戲,通過故事的發展可完成與海洋有關的學習活動。 國小 RiverVenture -The Three Rivers 探索河流提供的自然資源、人類如何改變了河道環境及河流如何繼續塑造社會。 國小 The Reconstructors Web Adventures 化身為環境保護局的成員,調查事故,發現有關空氣污染的真相。 國小 Wonderville.ca Science Challenges 透過有趣的遊戲、活動、漫畫及影片了解科學就在生活中。 國小 e-Mission: Operation Montserrat 一個任務學習網站,當颶風即將來臨,應急小組運用即時的颶風和地震資料,協助居民控制破壞程度。 國小 Collier.k12 使用科學步驟和數學計算,發現巧克力餅乾的脂肪含量。 國小 The Great Plant Escape 植物是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實驗尋找線索,幫助偵探和他的夥伴解開植物生命的神奇奧秘。 國小 Ask Dr. Universe 回答90年代後期和21世紀初的生活周遭的科學問題。 國小 Design a Satellite: an interactive kiosk at the Littleton Historical Museum 一個利用生活周遭的物品來設計虛擬人造衛星的互動遊戲。 國小 Edheads -Simple Machines Activitie 以互動式遊戲探索家庭與工具房裡的簡單及複合機器其運作之科學原理。 國小 NOVA Online 一個介紹有關野火的特寫鏡頭、查看地球衛星地圖關於六大洲的2000個高危險的區域、荒地消防隊員的裝備及使用虛擬防火帶控制野火,探索燃燒的基本知識,包括如何點燃火,火焰是如何產生,以及正在燃燒的分子是如何重新排列。 國小 Low Life Labs PBS電視兒童臺經營的數學教學卡通,內含現實狀況短片及小遊戲。 國小 Science in-the-box 這個網站提供了豐富的產品訊息給消費者、媒體、科學家和專家進行產品創新研究發展和環境安全,以及提供科學刊物和產品的安全性資料表。 國小 Monster Exchange 讓兒畫出怪獸,並用文字描述形容後利用電子郵件寄給其他學校的學生,他們讀了描述,畫出他們認為的怪獸樣子。再把這兩組圖片和說明,一齊張貼在該專題的"怪物畫廊",學生彼此溝通,互相談論兩張圖片的異同。 國小 Sound Island 這個網站包含互動地圖、遊戲機、可以列印或保存的圖片以及在錄音棚與知識小熊在網上演奏音樂。科學世界包含太陽系相關資訊,還有充滿樂趣的科學展覽計畫,學習在一天內製作專屬的熱氣球。 國小 國中 FBI Kids 一個替兒童介紹FBI的工作犬、特務及分析員的調查案件。 國小 Strange Matter 一個可以發現日常生活的東西的秘密的網站,分析、改造、粉碎及改善其材質的互動網站。 高中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嘩!磁浮列車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節能減碳救救我們的地球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從古惑仔到新好男人-蓋斑鬥魚的觀察和飼養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臺灣的觀星地點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爆轉!最強的戰鬥陀螺!

戰鬥陀螺發燒後,成了我們男生之間的決鬥武器。目前市面上的戰鬥陀螺主要有攻擊型(平型轉軸)和防禦型(尖型轉軸)兩種,而一般人在玩戰鬥陀螺時,都是使用啟動器搭配拉動龍形齒條來發射陀螺,比賽誰的陀螺能在指定競技場中轉的最持久。我們知道,當物體在運動時一定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到物體運動的結果。為了改造出一個運轉最持久的戰鬥陀螺,我們開始研究哪些因素會影響到陀螺的運轉時間。在研究中我們發現,龍形齒條的長短、發射的力量、陀螺的重量、以及轉軸的形式都會影響到戰鬥陀螺的運轉時間;而要改造出一個運轉最持久的戰鬥陀螺,可以依據個人的力量大小,組裝出重量適中的尖型轉軸(防禦型)戰鬥陀螺,並以最大力量發射,便會有最長的運轉時間。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平衡鳥

課程名稱 平衡鳥 科別 物理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重心。 2. 知道重心的位置如果有支撐物(支點),較容易維持平衡。 3. 製作平衡鳥。 課程簡介 說明何謂重心,讓學生了解力的平衡現象。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5分鐘) 1. 請問同學提到平衡,會連想到那些? 2. 最後要連結到翹翹板。 二、 發展活動(15分鐘) 1. 以翹翹板作為例子,討論翹翹板平衡的方法(兩邊一樣重、移動兩邊物體的位置、移動支撐點)。 2. 討論重心與支點的關係。 3. 總結重心可以視為物體重量集中點,當重心在支點上時,較能達到平衡。 三、 操作活動(30分鐘) 1. 平衡鳥製作 器材:鳥型紙卡2張、牙籤1根、黏土、平衡底座、膠水。 操作步驟: (1) 將2張鳥形紙卡由頭部對稱展開,並將其中一面中心塗上黏膠或貼雙面膠,預備固定牙籤。 (2) 將牙籤黏貼在上述鳥形指模中心,牙籤尖端對齊鳥嘴,並將兩張鳥形紙卡重疊固定牙籤。 (3) 取2小塊大小差不多的黏土搓揉成圓形或橢圓形,黏貼在翅膀頂端。 (4) 將鳥嘴尖端置放在平衡底座頂端,觀察紙卡平衡的情形,酌量增減調整兩端黏土的量使達到平衡。 (5) 確認鳥形紙卡已達到平衡後,將鳥形紙卡兩側翅膀塗上一層薄薄的膠水,再將兩張紙卡對齊黏貼緊密。 (6) 將鳥形紙卡嘴部牙籤突出處放置在平衡底座頂端。 2. 從操作調整過程中,可反覆複習重心與支點間平衡的概念。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討論製作過程中,使平衡鳥達到平衡的關鍵。 所需材料或儀器 鳥型紙卡2張、牙籤1根、黏土、平衡底座、膠水。 關鍵字 重心、平衡。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5-3b.實驗發現槓桿原理(例如利用翹翹板懸掛不等重的東西)。 215-4a.察覺力矩會改變物體的旋轉運動。 215-4b.知道達到平衡的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合力矩為零。 215-4c.瞭解槓桿原理是力矩作用的結果。 223-3a.知道重量就是物體所受到的重力,重力會使物體落下。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碘的昇華與凝華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自製乳液

課程名稱 自製乳液 科別 化學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乳液對肌膚的的功用。 2. 認識乳化作用。 3. 製作乳液。 課程簡介 認識乳化現象,製作不一樣的乳液,並瞭解不同成份對於肌膚保養的功效,動手作出最適合自己的保養品。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10分鐘) 分享大家使用乳液的時機,再帶出乳液與皮膚保溼的關係。 二、 發展活動(10分鐘) 1. 介紹乳液對於皮膚的功用。 2. 說明水與油無法互溶,但藉由乳化劑產生乳化作用,使油與水互相混合均勻。 三、 操作活動(30分鐘) 自製乳液 器材:純水22毫升、橄欖油2.5毫升、乳化劑一茶匙、透明塑膠杯1個、攪拌棒1支、塑膠滴管1支、量筒1支、抗菌劑數滴、精油數滴、色素數滴、寬口瓶1個。 操作步驟: (1) 在乾淨的塑膠杯內加2.5毫升橄欖油、22毫升純水,觀察油水是否可以互溶。 (2) 添加1小茶匙乳化劑,並充分攪拌,即可觀察到乳化過程,最終油與水互相混合均勻。 (3) 添加少許精油、喜歡的顏色及抗菌劑再攪拌均勻。 (4) 將攪拌均勻之乳液裝入寬口瓶內。 (5) 若有剩餘的乳液,可以立即使用。 (6) 在寬口瓶上標明保存期限(兩週內用畢)。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1. 補充適合作為乳液的油類。 2. 問題討論。 所需材料或儀器 純水22毫升、橄欖油2.5毫升、乳化劑一茶匙、透明塑膠杯1個、攪拌棒1支、塑膠滴管1支、量筒1支、抗菌劑數滴、精油數滴、色素數滴、寬口瓶1個。 關鍵字 乳化作用、乳液。 與教材的相關性 121-1a.察覺物質各具不同特徵(如顏色、形狀、軟硬、氣味、粗細等)。 121-4b.探討物質性質改變的現象,將這些改變分成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並設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218-2a.察覺生活周遭某些物質的性質會改變。 420-4a.認識以下各種人造材料的特性、簡單的製造過程及其在生活上的應用: (1)石化工業產品;(2)衣料纖維(例如聚合物);(3)常用木材製品; (4)常用金屬製品;(5)玻璃與陶瓷;(6)新興的科技產品。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當菜遇到牛奶

本實驗是利用過期的牛奶進行發酵,將發酵後的營養液肥澆於土壤,使土壤肥沃,增加植物養分的吸收,藉由不同的濃度比例去進行試驗,濃度比例分別為1:1、1:2、1:4、1:6、1:8、1:10、1:12﹝牛奶:水﹞及水,並以500ml 的定量施用於萵苣和菠菜。試驗其不同的比例對這些蔬菜所造成的影響,並進行記錄和觀察。本試驗分初步實驗、進階實驗及最終實驗。試驗分別如下:一. 初步實驗:在田間進行,以35 克奶粉加水稀釋到500ml 的量澆灌於萵苣和菠菜栽培地表進行觀察。我們先驗證牛奶是否對蔬菜有所影響,在觀察前期2~3 週陰雨綿綿,氣溫較為濕冷,所以蔬菜的生長情況受到影響,生長較緩慢,但以萵苣受雨水影響較小試驗結果較為顯著。發現澆灌牛奶比單純澆灌清水植株生長為佳,此可由圖表及數據得知〈見圖表1〉,其因在初步實驗未得較準確的濃度比例,因此我們先設計濃度比例進行進階試驗。二. 進階實驗:預設濃度比例分別為1:1、1:2、1:4、1:6、1:8﹝水:牛奶﹞及水進行試驗觀察,牛奶濃度比例在1:1、1:8 觀察到萵苣生長的過程中差距較為明顯,發現牛奶濃度比例越高,萵苣旁所滋生的黴菌就越多,而生長不好,為了得到更確切的數據,所以進行最終實驗。三. 最終實驗:我們以牛奶濃度比例1:6、1:8(牛奶:水)進行觀察,發現牛奶濃度比在1:8 時,萵苣植株的生長情形較優,植株健壯,可以使蔬菜採收的時間提早。稍濃的1:1,則明顯的因肥份過多,造成肥害而抑制了它的生長。四. 印證實驗:增加蔬菜種類:空心菜、小白菜,實驗過程中,空心菜以1:8 最佳,小白菜以1:6 最佳,發現牛奶濃度比例對各種蔬菜有不同的影響,我們建議的濃度比例可以提早採收,提高品質。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