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查詢 共找到 13676筆。 如查無相關資訊,可至 進階搜尋 進行查詢
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線上教學資源

臺灣的候鳥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節能減碳救救我們的地球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平衡鳥

課程名稱 平衡鳥 科別 物理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重心。 2. 知道重心的位置如果有支撐物(支點),較容易維持平衡。 3. 製作平衡鳥。 課程簡介 說明何謂重心,讓學生了解力的平衡現象。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5分鐘) 1. 請問同學提到平衡,會連想到那些? 2. 最後要連結到翹翹板。 二、 發展活動(15分鐘) 1. 以翹翹板作為例子,討論翹翹板平衡的方法(兩邊一樣重、移動兩邊物體的位置、移動支撐點)。 2. 討論重心與支點的關係。 3. 總結重心可以視為物體重量集中點,當重心在支點上時,較能達到平衡。 三、 操作活動(30分鐘) 1. 平衡鳥製作 器材:鳥型紙卡2張、牙籤1根、黏土、平衡底座、膠水。 操作步驟: (1) 將2張鳥形紙卡由頭部對稱展開,並將其中一面中心塗上黏膠或貼雙面膠,預備固定牙籤。 (2) 將牙籤黏貼在上述鳥形指模中心,牙籤尖端對齊鳥嘴,並將兩張鳥形紙卡重疊固定牙籤。 (3) 取2小塊大小差不多的黏土搓揉成圓形或橢圓形,黏貼在翅膀頂端。 (4) 將鳥嘴尖端置放在平衡底座頂端,觀察紙卡平衡的情形,酌量增減調整兩端黏土的量使達到平衡。 (5) 確認鳥形紙卡已達到平衡後,將鳥形紙卡兩側翅膀塗上一層薄薄的膠水,再將兩張紙卡對齊黏貼緊密。 (6) 將鳥形紙卡嘴部牙籤突出處放置在平衡底座頂端。 2. 從操作調整過程中,可反覆複習重心與支點間平衡的概念。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討論製作過程中,使平衡鳥達到平衡的關鍵。 所需材料或儀器 鳥型紙卡2張、牙籤1根、黏土、平衡底座、膠水。 關鍵字 重心、平衡。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5-3b.實驗發現槓桿原理(例如利用翹翹板懸掛不等重的東西)。 215-4a.察覺力矩會改變物體的旋轉運動。 215-4b.知道達到平衡的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合力矩為零。 215-4c.瞭解槓桿原理是力矩作用的結果。 223-3a.知道重量就是物體所受到的重力,重力會使物體落下。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臺灣的觀星地點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水中生物篇-章魚哥與他的朋友們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常見的節肢動物大家族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自製乳液

課程名稱 自製乳液 科別 化學 作者資料 實驗組 授課對象 親子 課程時間 1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乳液對肌膚的的功用。 2. 認識乳化作用。 3. 製作乳液。 課程簡介 認識乳化現象,製作不一樣的乳液,並瞭解不同成份對於肌膚保養的功效,動手作出最適合自己的保養品。 教學流程 一、 引起動機(10分鐘) 分享大家使用乳液的時機,再帶出乳液與皮膚保溼的關係。 二、 發展活動(10分鐘) 1. 介紹乳液對於皮膚的功用。 2. 說明水與油無法互溶,但藉由乳化劑產生乳化作用,使油與水互相混合均勻。 三、 操作活動(30分鐘) 自製乳液 器材:純水22毫升、橄欖油2.5毫升、乳化劑一茶匙、透明塑膠杯1個、攪拌棒1支、塑膠滴管1支、量筒1支、抗菌劑數滴、精油數滴、色素數滴、寬口瓶1個。 操作步驟: (1) 在乾淨的塑膠杯內加2.5毫升橄欖油、22毫升純水,觀察油水是否可以互溶。 (2) 添加1小茶匙乳化劑,並充分攪拌,即可觀察到乳化過程,最終油與水互相混合均勻。 (3) 添加少許精油、喜歡的顏色及抗菌劑再攪拌均勻。 (4) 將攪拌均勻之乳液裝入寬口瓶內。 (5) 若有剩餘的乳液,可以立即使用。 (6) 在寬口瓶上標明保存期限(兩週內用畢)。 四、 綜合活動(10分鐘) 1. 補充適合作為乳液的油類。 2. 問題討論。 所需材料或儀器 純水22毫升、橄欖油2.5毫升、乳化劑一茶匙、透明塑膠杯1個、攪拌棒1支、塑膠滴管1支、量筒1支、抗菌劑數滴、精油數滴、色素數滴、寬口瓶1個。 關鍵字 乳化作用、乳液。 與教材的相關性 121-1a.察覺物質各具不同特徵(如顏色、形狀、軟硬、氣味、粗細等)。 121-4b.探討物質性質改變的現象,將這些改變分成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並設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218-2a.察覺生活周遭某些物質的性質會改變。 420-4a.認識以下各種人造材料的特性、簡單的製造過程及其在生活上的應用: (1)石化工業產品;(2)衣料纖維(例如聚合物);(3)常用木材製品; (4)常用金屬製品;(5)玻璃與陶瓷;(6)新興的科技產品。 411-4a.實際製作一個成品模型。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爆轉!最強的戰鬥陀螺!

戰鬥陀螺發燒後,成了我們男生之間的決鬥武器。目前市面上的戰鬥陀螺主要有攻擊型(平型轉軸)和防禦型(尖型轉軸)兩種,而一般人在玩戰鬥陀螺時,都是使用啟動器搭配拉動龍形齒條來發射陀螺,比賽誰的陀螺能在指定競技場中轉的最持久。我們知道,當物體在運動時一定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到物體運動的結果。為了改造出一個運轉最持久的戰鬥陀螺,我們開始研究哪些因素會影響到陀螺的運轉時間。在研究中我們發現,龍形齒條的長短、發射的力量、陀螺的重量、以及轉軸的形式都會影響到戰鬥陀螺的運轉時間;而要改造出一個運轉最持久的戰鬥陀螺,可以依據個人的力量大小,組裝出重量適中的尖型轉軸(防禦型)戰鬥陀螺,並以最大力量發射,便會有最長的運轉時間。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臺灣的蝸牛暨其生態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認識磁浮列車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貝類知多少

> 更多

線上教學資源

自製雷文霍克顯微鏡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