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學年度實施的12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課綱,強調以增進學生科學素養作為自然科學課程發展的目標。本期特別以「科學素養教學」為專題。
「本期專題」單元共有六篇文章,〈自然科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協作平台之建置分享〉一文分享建置「自然科領域之探究與實作協作平台」的概念與做法。〈以開放性問題融入探究與實作課程〉一文分享台師大物理系利用開放問題進行探究與實作課程(簡稱物理思辨課)的經驗。〈發展探究與實作紙筆測驗與作答數據分析〉一文介紹數學創造力的相關理論與研究、教材與教學策略以及教學實踐。〈素養導向探究實作課程之實踐與教學策略〉一文從數學角度介紹統計與資料科學背後追隨的人工智慧之夢。〈課綱新型態課程-「探究與實作」之規劃與執行經驗分享〉一文討論向銀行「借錢」買房子後,如何「還錢」最划算。〈新課綱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理念與實踐〉一文討論「教學現場」單元刊登五篇文章,〈一位高中生的電化學物理研究之旅 —科學究探與實作的自主學習案例分享〉一文利用小四學生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單元,解說該如何讓學生學得完整的周長與面積概念。〈科學趣味競賽融入多元選修課程之高中教學現場經驗談〉一文介紹數學奠基活動國中組中的「矩形拼板」桌遊活動。〈從生活到課堂--三用電表的教學示例〉一文利用類似雞兔同籠問題,說明嘗試錯誤、有規律嘗試錯誤、邏輯推理、代數解法之間的關聯及重要性。〈追「風」逐「電」-以風力發電機進行探究與實作〉一文解說如何藉由小五「多邊形」的學習,引導小六連結「逼近」概念以及先備學習經驗,讓圓面積的學習更有脈絡性。〈磁鐵雲霄飛車教學分享〉一文分享作者多年來帶領高中生從事專題研究,進而形成科展作品的過程。
「科學新知」單元刊登兩篇文章。〈諾貝爾物理獎介紹—從系外行星到宇宙奧秘〉一文帶領讀者面對「颱風假」課題,省思應如何看待及抱持何種態度才不致失焦。〈可可冰之跨域教學研究〉一文則介紹臺灣在集集地震後在地震測報工作的進展。
「特約專欄」單元刊登三篇文章,〈閱讀《禮記·月令》篇設計 Reading-STEAM教學活動〉一文拋出有關兩個三角形全等條件的問題。〈歷史上的臺灣龍捲風〉一文分享走讀日本福音館《かがくのとも》(科學之友)月刊50周年展後對月刊科學繪本的介紹與推薦。〈森棚教官數學題〉一文則提出對PBL-STEAM課程發展與教學活動設計的見解。
「科普活動報導」刊登兩篇報導:〈Kiss Science—科學開門 青春不悶〉透過2019年指導學生參與自然科學探究式網路競賽得獎作品實例,說明進行探究活動的歷程;〈自然科學探究式網路競賽實例分享〉報導國研院善用其強項和方式讓孩童愛上科學的展覽活動。
本期「科教館GO好玩」單元刊登〈女孩們一起動手探索科學趣〉一文,則介紹如何透過有趣的卡牌桌遊,讓民眾甚至年齡更小的學童曉得核災的知識。
總召編輯委員 - 李隆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