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出生在俄國西伯利亞的門得列夫(Dmitri Mendeleev, 1834-1907),發現了化學元素的週期性,他依照原子量製作出深具解釋力和預測力的元素週期表。這張在1869年發表的元素週期表到今(2019)年正好150周年,因而聯合國公布今年為「國際元素週期表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cal Elements of Periodic Table, IYPT),國際和國內有許多的慶祝活動。本期特別以「化學元素週期表年」為專題。
「本期專題」單元共有三篇文章,〈2019年國際元素週期表年活動簡介〉一文介紹國際和臺灣的IYPT活動。〈環島、巡迴、國際元素週期表年〉一文介紹和臺灣的組織「中國化學會」關係密切的IYPT 2019相關活動,這些活動都可由化學會所建立的網站平台找到。〈穿越150年淺談金屬元素〉一文,介紹1870年代先後出版的《化學初階(第一至四卷)》和《化學鑑原補編》兩本中文無機化學書中,所提到金屬和部分金屬元素與現行國中自然科相關內容之對照。
「教學現場」單元刊登三篇文章,〈實踐國中卓越科學情境體驗報導〉一文分享臺北市實踐國中透過「週期表的奇幻世界」系列教學活動,開啟全校師生對科學家門得列夫的崇敬與週期表相關知識之理解的經驗。〈週期表元素命名探趣〉一文介紹週期表裡較為少見之元素的命名典故和背後的故事。〈簡易原子堆積趣味玩具〉一文介紹利用簡易器材製作Atomix (意指原子的混合)模型以及在教學上的運用。
「科學新知」單元刊登兩篇文章。〈稀土元素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之應用〉一文介紹稀土元素、稀土元素之應用背景、太陽能電池背景及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和以稀土發光材料提升染料敏化光電極性能。〈從化學的材料本質思考循環經濟〉一文以聚氯乙烯(PVC)為參考案例,引導讀者思考「循環經濟」的核心價值,期產業發展與環保意識可取得平衡、協調共生。
本期「特約專欄」單元刊登三篇文章,〈森棚教官的數學題--七邊型之謎〉一文拋出正七邊形的頂點有五個紅點和兩個黑點,用紅點當頂點可以連成多少個等腰三角形的問題,供讀者自主探索或發想科展題目。〈運用STEAM概念發展「流籠運水創意課程」〉一文分享一個透過戶外的探究實作,讓學生在災害防救的模擬情境下進行流籠運水的STEAM創意實作課程之理念與經驗。〈STEM領域女力崛起--讀出女孩超能力〉一文則介紹從那些繪本可以讀出女性在STEM領域的力量,分就S、T、E和M四類各推介二至三本繪本。
總召編輯委員 - 李隆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