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蛙呱呱呱

課程名稱 大嘴蛙呱呱呱
科別 物理
作者資料 實驗組,李致翔、許兆芳、邱庭煒、陳春男
指導老師 鄭世彬老師
授課對象 1~2年級
課程時間 2小時
教學目標
  • 1. 覺聲音和物體振動有關。
  • 2. 嘗試各種聲音傳遞的方法。
課程簡介 利用生活中常聽到的聲音啟發學生的好奇心,再藉由敲擊不同的材料模擬常見的聲音,幫助學生了解聲音和物體振動有關。
教學流程
  • 你會模仿那些聲音?(10分鐘)
撥放一些特別的聲音(動物、街道、汽車等),引發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分享他們能夠模仿的聲音,分享這些聲音的特性。
  • 生活中有那些材料可以模擬出不同的聲音?(30分鐘)
看電影時,需要很多配音音效,這些音效往往是現實生活中沒有辦法被聽清楚的,除了使用電腦製作特殊音效外,還有哪些器材可以模擬出不同的聲音,帶著學生從活動中認識聲音。
活動:衣架裡的大鐘
材料:細綿繩、金屬衣架。
操作:將棉繩掛著衣架,將棉繩兩端塞入耳朵,請同學敲擊衣架即可聽見大鐘的聲響。
 
活動:公雞嗝嗝叫
材料:紙杯、迴紋針、微蠟牙線、海綿、蠟燭
操作:
1.將牙線在蠟燭上來回摩擦,使牙線表面沾有蠟質。
2.將紙杯底部打一個小洞,洞的大小使牙線能夠穿過去即可。
3.將紙杯底端的牙線綁上迴紋針,使其卡在杯子底部外側。
4.拉緊牙線,並將海綿稍微沾濕,用海綿壓住杯口處的牙線,迅速而短促的往自己的方向拉動,即可發出像公雞「咯、咯」般的聲音。
 
活動:甩紙炮
材料:報紙(或A4影印紙)
操作:
 甩紙炮
  • 聲音對對碰(10分鐘)
認識生活中有許多不同材料是可以模擬出不同的聲音後,利用這個活動讓學生察覺不同材料所發出的聲音的特性,知道每種物體都有其音色,但某些物體音色卻非常接近。
活動:聲音對對碰
材料:底片盒*4、米粒、綠豆、紅豆、彈珠
操作:
將四種物體放入罐中,讓學生分別聽這四種材料在罐子內搖晃的聲音。
將罐子放入布袋中,找學生任意選取一個罐子搖晃出聲音,並推測罐內裝有哪一種材料。
這個活動比較難的地方在於分辨出綠豆與紅豆搖晃的聲音,藉此討論讓同學知道每種物體都有其音色,但某些物體音色卻非常接近。
  • 聲音怎麼來(35分鐘)
從上個活動中引導學生知道聲音的產生是因為物體的振動。接下來用音叉分組實驗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印象。
活動:音叉實驗
材料:音叉、封口袋、小保麗龍球
操作:
敲擊音叉並觸摸,感受音叉的振動,了解音叉振動時產生聲音、停止振動時聲音消失。
將音叉靠近裝有小保麗龍球的封口袋,可以看見保麗龍球跳動。
對著裝有小保麗龍球的封口袋說話,也可以看見保麗龍球跳動。
 
活動:大嘴蛙發聲器
材料:橡皮筋、塑膠罐、鈕扣、棉繩
操作:
1.      用棉線打等距離繩結(約1公分的等距)。
2.      繩結綁在鈕扣做拉繩。
3.      橡皮筋穿過鈕扣後綁在塑膠罐上。
4.      手握住塑膠罐以另一手食指與中指間輕拉棉線,造成鈕扣打到罐子發出聲響。
  • 聲音的傳遞(35分鐘)
認識聲音的傳遞需要有介質,空氣、固體、液體都可以作為聲音傳遞的介質。
活動:氣球傳聲筒
器材:紙杯、260氣球
操作:將兩個紙杯底部開洞,套入長型氣球。
 
演示活動:把聲音變不見
器材:蜂鳴器、真空罐
操作:將蜂鳴器丟入真空罐中,開始抽氣。隨著罐內空氣越少,所聽見的聲音越少。
注意:蜂鳴器與罐子間需鋪設衛生紙或海綿,避免聲音因固體(罐子)的傳遞降低演示效果。
 
演示活動:水中傳音
器材:封口袋、碼表、水盆、水
操作:把碼表設定聲響,放入封口袋中,再泡入水中,觀察有無聽到聲音。
所需材料或儀器 細綿繩、金屬衣架、紙杯、迴紋針、微蠟牙線、海綿、蠟燭、報紙(或A4影印紙)、底片盒*4、米粒、綠豆、紅豆、彈珠、音叉、封口袋、小保麗龍球、橡皮筋、塑膠罐、鈕扣、棉繩、紙杯、260氣球、蜂鳴器、真空罐、封口袋、碼表、水盆
關鍵字 聲音、聲音的傳遞
與教材的相關性
  • 216-1a.察覺物體發聲時,有在振動(例如說話、打鼓)。
  • 216-1b.察覺聲音藉物質傳播(例如拉緊的線、水管等)。
  • 216-3b.探討樂器的調節與其發音的改變。
  • 421-3d.知道利用物體的導電性,在用電時避免危險。
檔案下載

「為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為文件標準格式實施計畫」,以及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館檔案下載部分文件將公布ODF開放文件格式,免費開源軟體可至LibreOffice下載安裝使用,或依貴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