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查詢 水果共找到 156筆。 如查無相關資訊,可至 進階搜尋 進行查詢
熱門關鍵字: the king 水果 豆漿 電腦
科展作品檢索

色香味俱全~「蠅」得勝利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果蠅對顏色的喜好程度,也針對水果的種類、氣味做一系列的研究。從這個科學研究中,探討果蠅的習性中是否會因為瓦楞板的顏色、停留的位置、水果的味道而有所不同呢?我們利用自製果蠅膠黏板,每天記錄果蠅被瓦楞板沾黏的數量,找出果蠅最喜好的顏色。接著,使用水果吸引果蠅的注意,找出果蠅最喜歡的水果種類。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研究發現,製作成果蠅誘捕器,讓室內、外的果蠅達到有效的減少族群數量。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消失的祕密

由於人類太依賴塑膠產品,於是對地球造成極大的危機,如何減少地球上塑膠產品所占的空間是當今人類必須面對的最大課題;不然很快的,地球便被人類生產的塑膠製品所佔據。生物便缺少空間可以生存。所以,我們必須共同努力,往如何來解決我們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垃圾尋求問題的解答,雖然可以把這些塑膠製品採用焚化、掩埋等等的方法,但也沒辦法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乎我們想到,若可以找到一種天然的方式來溶化塑膠,那不是很好嗎?於是,便開始了這次實驗的想法。\r 在老師的提醒之下,我們想起在五年級下學期的自然課中有一個單元正好談到酸與鹼,於是我們想到天然果汁的原汁是否能溶解人造塑膠?可以溶解到什麼程度?還有沒有更好的東西來溶解塑膠?我們設計一系列的實驗來證實天然水果的原汁可以融化人造塑膠,並試著找出更快溶解塑膠的方法,期望能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上。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多功能電力壺~自製環保電池之研究

本研究利用銅鋅導電原理,探討水果汁或泥、酸鹼值等,影響導電的情形。而後測試家中常見水溶液,發現小蘇打水導電效果最好;接著更換金屬配對,從21種組合,找出鋅和不銹鋼的導電效果最好。 發現最佳的組合後,我打算以鋅和不銹鋼做為實驗材料。歷經五代的改良,以金屬串聯方式,克服電壓不足;以USB插頭及充電電池,達到充電效果;以鋅條纏繞不銹鋼筷的方式,結合環保與便利,設計出多功能電力壺。 我的多功能電力壺,只要調好鹽水倒入杯中,交叉放置不銹鋼筷和鋅條,接上USB插頭或是充電電池,就可以充電了。實測結果發現,多功能電力壺不但能讓蜂鳴器發聲,做為緊急求救所用;更厲害的是,能成功將手機充電,讓我覺得好有成就感!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當果膠遇見牛奶

文旦柚皮果膠量、稠度(Consistency)、保濕度、減緩水果熟成為五種果皮最優。柚膠加砂糖可提升各項效果,50ml柚膠加20g糖保濕度最好、減緩水果熟成為不塗膠的1/6,50ml柚膠加10 g糖在高溫70°C烘30分鐘時糖度為33(Brix)黏著度最大,接近市售膠水。果膠可提升土壤的肥沃度、保肥度、保濕度、含水量。設計三種施肥法以粉(奶)水法適合植物生長,相較澆水生長率,生長最優的最佳比例:粉水法0.8g/50ml淺根綠豆苗莖高度長高約6.3%、重量多重約5.5%,深根小白菜葉長快速度約2.3倍。粉奶法5%5ml淺根綠豆苗莖高度長高約20.7%、重量多重約26.3%,深根小白菜葉長快速度約4.6倍。種子以5%5ml埋奶膠法發芽最快速,發芽後以5%5ml粉奶法可縮短收成期。本研究結果值得推廣。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哪個最有「酵」?-市售酵母與自製水果酵母之探討

本研究使用三種市售酵母及自製水果酵母比較對麵團發酵及麵包彈性的影響差異。使用自製發酵箱發酵麵團,每隔5分鐘測量發酵高度,持續測量80分鐘;烘烤完成之麵包,取內部麵包,切割成3cm×3cm×3cm之麵包塊,用自製彈性檢測器壓30秒後測量回彈高度。實驗結果顯示:一、【麵團發酵高度】新鮮酵母>即溶快發乾酵母>乾酵母>蘋果酵母液>番茄酵母液。二、【麵包彈性】新鮮酵母>乾酵母>即溶快發乾酵母>番茄酵母液=蘋果酵母液。證實新鮮酵母的發酵活力最佳,適合製作軟式麵包;即溶快發乾酵母發酵活力僅次於新鮮酵母,又可久放,適合偶爾做麵包的人;水果酵母適合製作硬式麵包且具有獨特風味也不失為天然酵母的選擇之一。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柿」不可擋-柿子的抗氧化力之探討

柿子為新竹在地水果,富含豐富養分且含有許多具抗氧化功能的成分。我們想針對柿子的抗氧化力進行實驗,希望可以研究柿子不同部位及生、熟果的抗氧化力,找到萃取出抗氧化物質的最佳的條件,並試著分離出抗氧化效果較佳的物質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討。結果發現柿子6個部位(枝條、葉、生果肉、生果皮、熟果肉、熟果皮),分別以水、50%酒精、95%酒精萃取下,生果肉50%酒精萃取液最具抗氧化潛力,且在50-75℃處理下,耐熱至少2h;在100℃處理下,耐熱至少1h。利用管柱層析(矽膠60),分離出3管最具抗氧化效果的分離管,並由TLC結果可知,分離管內成分複雜,極性介於水及50%酒萃,其中應具多種抗氧化潛力之柿子生果肉萃取物。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氫」愛的,「ㄆㄨㄣ」把我電倒了─廚餘發電探究

現今環保意識逐漸高漲,全球各地皆不斷積極推動著生質能發電,將原本只能當作垃圾的廢棄食材變成有用的資源,既減少處理廢棄物的成本又提供新的綠色能源。而我國為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也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為推廣政策之法源,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因此我們以廚餘發電為研究主題,藉由廚餘種類、改變其菌量、電極表面、反應時間、發酵時間、陰極水溶液濃度,探討各式變因對發電的影響。由研究可發現反應時間對發電影響無顯著差異;水果類發酵天數較適合為7天,鳳梨須加菌,芭樂則否;青菜類發酵天數較適合為14天,大白菜須加菌,高麗菜則否;混合組,發酵天數較適合為14天無須加菌;而電極表面(粗糙面)可幫助降低電阻來提高電功率,陰極溶液濃度越高越能提高電壓、電流,可做為日後建構廚餘發電的實際操作條件參考。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圓管站起來!」-圓管掉落再反彈直立的相關因素研究

本研究是探究「影響圓管掉落後再反彈直立的因素」,並自製設備及標準化的實驗,研究發現: 一、 適合夾放圓管的工具是「鐵製麵包夾」,圓管材質則以「PVC圓管」最佳。 二、 對7公分長的PVC圓管而言,最佳重心離地高度是2倍管徑長。 三、 1.5倍管徑長的圓管效果佳,成功率高達96.7%。 四、 夾子夾圓管右邊時,顯著降低效果;夾子夾在中間及左邊時無顯著差異。 五、 圓管傾斜角度25度時,「2倍管徑長的PVC圓管(7公分)、重心離地為2倍管徑(7公分)」的成功率為100%。 六、 四種包覆材質中,效果依序為「細鐵絲>粉彩紙捲>橡皮筋>水果網袋」。 七、 接觸面材質效果依序是「會議桌=磨石子地>玻璃=實驗木桌>空心木桌>PP地板>不鏽鋼餐桌>玻璃纖維桌」。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研洗攻略~探討果皮酵素的洗淨力

本研究經由製作果皮酵素的過程與洗淨力實驗,試著找出兼具成本低廉、洗淨力優、香氣怡人等優點的果皮酵素,有以下發現: 一、攻略一、二: 1.改用糖蜜、黃糖及白糖亦能成功製作果皮酵素,效果不比黑糖粉差,且能降低成本,尤以糖蜜為佳。 2.果皮成本:西施柚〈柳丁〈鳳梨〈混合〈檸檬〈橘子〈紅龍果 3.糖類成本:糖蜜〈白糖〈黃糖〈黑糖粉 二、攻略三、四: 1.兼具成本低廉、洗淨力優、香氣怡人三項優點的水果前三名:鳳梨、柳丁、西施柚 2.洗淨力前三名:柳丁、鳳梨、檸檬 3.香味前三名:鳳梨、檸檬、橘子 三、攻略五: 果皮酵素製作,柑橘類水果以柳丁果皮製作的酵素洗淨力最佳,在校園清潔磨石子地板、清除水皂垢或廁所環境維持,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雷神索爾之電光一閃-探討材質、合金功函數對電弧、光譜的影響與農藥簡易檢測應用

本實驗先針對材質功函數與電弧狀態的關係進行研究,進而研究合金比例與功函數的關係,最後進行電解質、水果、豬肉以及農藥辨識分析,結果如下: 一、材質功函數與粗細: 1、功函數與電弧最大距離有負相關,但金屬的表面氧化會讓功函數變小。 2、合金比例所乘出的功函數對應的電弧最大距離與實際值接近。 3、直徑8~12mm的避雷針效果最差。 二、應用 1、 發現電解質濃度越大電弧中紫色光點越多。 2、 水果電弧偏紫紅,其中柑橘類與香蕉的顏色偏淡,可能是香蕉與柑橘類含的鈉離子較高。也發現果皮灰度值≧果肉的水果及灰度值大於豬肉的豬皮電弧顏色會偏紫紅。 3、農藥與非農藥可由波峰在波長500~520nm與偏藍光光譜來分辨。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藉由雙硫化物交聯製成的植物核酸奈米粒子可當作穀胱甘肽誘發的抗癌藥物載體

由於人工合成的化學材料在包覆藥物進行人體醫療測試時,不可分解性會帶來體內累積的毒性,搜尋各類化合物的結構後,發現核酸上的含氮鹼基具有一級胺結構,可和天然交聯劑京尼平或DTSSP進行反應,因此,本研究抽取水果的核酸進行實驗,利用界面活性劑乳化的過程中將阿黴素(DOX),包覆進入交聯後的核酸水膠,穿透式顯微鏡的結果顯示交聯後的水膠結構是球狀,平均粒徑大約是120奈米,核酸本身帶負電,水膠有包覆藥物的界面電位稍微減少負電,利用人類正常肺上皮細胞進行水膠共同培養,2毫克/毫升的水膠溶液在連續培養48小時後,並不會造成細胞死亡,奈米水膠在pH值5.5釋放DOX的量比pH值7.4還要高出27%,有奈米水膠包覆DOX的情況下,更能有效率進入癌細胞內與引起癌細胞毒性,本水果核酸製成的奈米水膠在生物體可分解的無毒包覆材料上,於未來可提供一個新的藥物載體參考。

> 更多

科展作品檢索

水中餘氯真的被吸收了嗎

網路看到水中自由餘氯被食物或人體吸收的實驗,這說法讓我們疑惑,因此想研究自由餘氯真的被吸收了嗎? 以膠帶沾黏實驗物質的方式將實驗物質「間接」加入自來水,再用DPD餘氯測定液觀察變色情形,發現測定液呈現透明,表示水中沒有自由餘氯,但實驗物質本身沒有接觸到自來水,不可能吸收自由餘氯,是口腔、水果、茶葉、米溶入水中的成分把自由餘氯還原成氯離子;以總氯餘氯測試計測量,觀察水中「總氯、餘氯、結合氯」的變化,發現洗手、洗菜時,是手與菜上的細菌、表皮細胞和自由餘氯反應變成結合氯,才使自由餘氯濃度下降,並不是手和菜吸收了自由餘氯。我們的實驗可以證明,目前網路上關於自由餘氯被吸收的說法,都不是事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