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紫外光召喚螢光

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為UV,又稱為紫外光)是一種高能量的光線,它的波長比可見光的紫光還要短。利用紫外線照射文物表面,部分物質會散發出不同顏色和強度的螢光,因此可以用來觀察文物表面的清潔和保存狀況,以及是否有修復和塗改的痕跡。若物體以紫外線照射發出螢光,這樣的螢光稱為「紫外螢光」,而這個過程稱為「光致發光」。

  • 用紫外光召喚螢光
  • 用紫外光召喚螢光
螢光的無所遁形術
以紫外線顯微鏡觀察,葉王作品只有少數區塊出現螢光反應,這些區塊包括胎土與表面的鹽結晶,以及後人用來修補的材料,這是因為修補材料中含有灰泥或高分子黏著劑。
可見光下的半身仕女
可見光下的半身仕女
紫外線下可見臉部釉面螢光斑駁
紫外線下可見臉部釉面螢光斑駁
頸部與軀幹交接處有高亮度螢光反應,表示曾以高分子黏著劑補強
光學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
紫外線顯微鏡
紫外線顯微鏡
電磁波防護,變身!

X射線及紫外線都是能量較高的電磁波,長時間的照射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在操作科學檢測時,除了要限制照射時間、強度以及距離之外,也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操作X射線檢查時,我們經常穿著鉛衣,這是因為鉛元素可以屏蔽輻射,並且價格相對低廉。對於紫外線的防護,則可以選擇穿著抗UV的衣物或是配戴能過濾紫外線的護目鏡。

下列物品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的螢光反應

  • 礦物

    礦物
  • 蠍子

    蠍子
  • 鈔票

    鈔票
  • 科教館logo

    科教館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