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趾陶欣賞
-
1國寶級廟宇建築裝飾藝術
-
2土與火的工藝
-
3重現往日風華
科學檢測
-
4文物的微觀世界
-
5可見光與不可見光的奧秘
-
6X射線的超能力
-
7發現紫外光魔法
-
8文物成分點點名
玻璃珠探秘
-
9考古的奇妙旅程
-
10從玻璃「柱」到玻璃「珠」
-
11跨越千年的時尚精品
古文物與新科技的下一步
-
12古文物與新科技的下一步
你是否有相當珍愛的收藏品?可能是閃亮的彈珠,或是充滿回憶的生日禮物。不論它的價值,都有一段屬於你和它的故事;文物便是人類共有的珍藏,它的存在向我們展示過去的歷史和文化記憶,開啟我們內在情感,或者引導人們認識世界上重要的科學發現以及改變生活的工藝發明。文物對我們而言是如此重要,因此,我們希望更深入地認識文物,並長久地保存。
隨著時間流逝,所有故事都封存在文物裡。為了讀懂文物的訊息,我們需要「科學分析」這把鑰匙,解鎖微觀尺度下的證據,有助於我們探索人類發展及變遷的歷程與意義。同時,文物像人類一樣,不斷地老化、甚至還會生病,所以也需要進行定期健康檢查。但你知道嗎?文物檢測與健康檢查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包含了外部分析、內部分析以及成分分析。
我們不只用肉眼觀察,還可以利用顯微鏡等科學儀器,更進一步觀察文物的表面、紋路、裂痕;透過科學儀器,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了解文物的內部結構和元素組成,從而推測可能的製作工藝和來源地。這些科學分析技術的運用,使得我們對於歷史文物的修復、保存以及考古文物工藝的理解,變得更為精準和更有效率。現在,就讓我們穿越千年時光,從考古出土的玻璃珠到葉王交趾陶的百年精緻工藝,學習如何運用科學儀器揭示文物的結構、材質和製作工藝的秘密,並尋求守護這些文化瑰寶的方法,讓歷史的風采永世流傳。外部分析
-
肉眼觀察
用眼睛就能觀察文物的外觀、顏色、形狀和細節,藉以初步診斷文物的損壞狀況, 其視覺極限約為100微米。 -
相機
用於記錄文物的保存現況,針對各種劣化損傷狀況進行局部攝影,作為後續修復評估與研究比對的依據。 -
光學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可以觀察到1微米大小的物體或表面細節,常被用於研究出土文物的表面形貌及附著物,或探索文物製作的工藝技術。 -
手持式紫外線顯微鏡
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文物上的一些顏料或特定材料會呈現明顯的螢光反應,有助於鑑定文物表面的材質組成,除此之外有些微小污染物和微生物也會呈現螢光反應,例如黴菌,從而讓我們評估文物的保存狀態和風險。
成分分析
-
X射線螢光分析儀(XRF)
XRF是一種用於分析文物成分的檢測儀器, 當X射線(X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時,不同元素會發出不同能量的輻射,藉由觀測這些不同能量的輻射,我們便可以得知這個物質是由哪些元素組成。 -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結合能量分散式光譜儀(SEM-EDS)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常搭配能量分散式光譜儀(EDS)使用。一般會先使用SEM進行特定區域的顯微觀察,再透過EDS得到的能量圖譜,我們可以得知該區域的元素組成。
內部分析
-
X射線攝影
X射線(X光)有很高的穿透性,可以用來拍攝物體透視影像。由於不同物質對X射線的遮蔽能力不同, X射線穿透文物不同材料後,強弱不同的X射線在成像板形成明暗的影像,就可以用來了解物體的內部材質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