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利用虛擬篩選LpxC抑制劑的方式找出對抗多重抗藥性綠膿桿菌的新療法

多重抗藥性(MDR)細菌已經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成為了一個重大威脅,而像是多重抗藥性的綠膿桿菌就是其中一種對大多數療法有抵抗力的病原體。在目前的治療方案無效之前,有必要開發出一種新型機制的抗生素能夠作為對抗的手段。我們通過電腦虛擬篩選的方式,並用一個脂多糖脂質A (LipidA)生合成路徑的關鍵蛋白,LpxC,作為篩選的對象。在我們的第一次預測中,ZINC000001587011 (brequinar) 具有較低的結合能和較高的生物利用度。但由於其較高的cLogP值,使我們對其進行了官能團修飾,以期能有所改善。最後,我們在所有衍生物中找到了N11,有最大的潛力能做為抗綠膿桿菌的藥物前驅物。

自動X光檢測重建2.5D圖形用於非破壞性檢測:印刷電路板之應用

為了解決自動光學檢測的非穿透性檢測物體方式,使用自動X光檢測能解決此問題,因此,本研究嘗試開發自動X光檢測技術,並藉由常見的印刷電路板作為應用。作為結果,本研究能進行X光模擬理想化印刷電路板,搭配實體X光取像,藉由平移堆疊法重建出2.5D印刷電路板影像,並藉由霍夫法圓形辨識圈選錫球,輸入卷積神經網路,辨識錫球焊點之優劣。

風場下圓柱氣孔導管抽吸對風阻係數影響

本研究藉由孔洞抽氣控制氣流邊界層,影響尾部渦流以達到減阻效果。研究主要探討的變因有:孔洞大小、抽氣速率,進而發想抽吸設計是否可運用在旋轉圓柱上。實驗與之前不同的是為抽氣孔洞加裝導管,以及創新的實驗旋轉裝置。實驗結果顯示,透過延緩邊界層分離可以有效控制阻力,在雷諾數15000時,可減阻。抽氣速率達22m/s,減阻最大值達23%。此實驗想法可有效達到減阻效果,並且可以使旋轉葉片減少旋轉阻力,在電壓6V時,轉速提升11%。未來期望能應用在風力發電機葉片上,減少旋轉風阻,提升發電效率。

仿生科技應用於提高太陽能板發電效率之研究

本作品自行開發組立氣體輔助彈性氣膜球實驗系統,並研製可調控之類複眼陣列結構母模具系列實驗設備,藉以複製出類昆蟲複眼之陣列微結構,同時複合石墨烯(graphene)並將其裝設於太陽能板上進行系統化實驗,探討類昆蟲複眼之陣列微結構對太陽能板發電效率之影響。實驗結果顯示,類複眼陣列透鏡結構,其單一特徵形狀愈小、密度愈高(週期愈小),其發電效率愈佳,本實驗條件下,發電效率最高可提升達7.86%,此外,本研究在光捕捉上再為仿生類透鏡穿上自然界的類透明外衣複合石墨烯情況下,其發電效率更佳,透鏡面噴塗石墨烯複合薄層1μm厚度,發電效率短時間提升最佳為14.21%,但隨著光照時間的增加(24小時)後,發電效率提升最佳為12.45%,本研究同時增能探討調控菲涅爾透鏡(Fresnells)聚焦方式,並獲得經最佳聚焦位置的獲得,將有助於對太陽能板發電效率提升。

Super「鼠」跑

透過文獻探討已知高血壓會引起腦發炎,導致腦功能受損。研究結果也顯示運動能增進腦部功能。因此,在此實驗中,我們想要探討高血壓引起的腦發炎和功能退化等問題能否透過運動改善。將鼠分為 2K1C 手術誘發高血壓組(2K1C)及沒有高血壓(Sham)的對照組,並再各分為運動組(Sham-EX、2K1C-Ex)和不運動組(Sham、2K1C)。小鼠腦部切片中微小膠細胞數量顯示 2K1C 的小鼠組別腦發炎最為嚴重,且 HE 染色發現一樣為 2K1C 小鼠組別的神經細胞數目最少。接著我們以莫里斯水迷宮測試小鼠學習、記憶功能,結果 Sham-Ex 及 2K1C- Ex 尋獲平台時間皆有減少趨勢,而 2K1C 尋獲平台花費最長時間,顯示運動確實可以減緩高血壓造成的腦功能受損。

等差指標的探討

在國中及高一的數學課程當中,我們都學過「等差數列」這個單元,而本文的研究著重於在某些限制條件下等差數列的產生時機。在本篇報告中,我們從給定整數範圍(如:從0到n)的條件下出發,去探索在給定的範圍當中至少要加進去多少正整數才能確保其中存在三個數字成等差,進而定義等差指標等概念。我們研究了各個數字n的等差指標,並找出其關係,進而延伸出相關的不等式,然後進行推論。最後,我們藉由發現了一些規律得到了一些可增進最小等差指標的估計,我們大略估計了其上下界,並嘗試往探討不存在三正整數成等差數列的自然數集合密度去做發展,用集合密度的角度去切入討論,以幫助我們的估計和定理推導。

魚類在面對酸逆境下醣類的代謝差異

溫室氣體產生造成環境變遷,使得水質酸化,進而影響生態系統。生存在水中的魚類,為了適應水質的酸化,他們的生理上必定有一些變化。為了找出魚類適應酸化環境所做出的改變,我們選擇以斑馬魚及青鱂魚做為實驗動物以研究水質酸化對於其代謝之影響,分析其中與能量代謝及合成相關的器官,包含消耗大量能量的以維持酸鹼平衡的鰓、能量供應相關的肝臟和肌肉。綜合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及免疫螢光染色的結果,我們發現斑馬魚在面對酸性環境下時醣類代謝的情形是有改變的,肝臟內肝醣分解及糖質新生的效率提升,且鰓部位醣類代謝效率提升,推測是運送葡萄糖給鰓部位進行排酸代謝,其鰓部位細胞內的酵素也因此出現了細胞分工的現象。而青鱂魚在面對酸性環境下時,透過肝醣分解提供更多的葡萄糖進行糖解作用,同時抑制了糖質新生反應效率,推測其演化出了高效率的排酸方法。相較於斑馬魚,青鱂魚醣類代謝不會產生過多的能量,也意味著青鱂魚能量使用效率有提升。

蠟燭火焰震盪之研析

此研究由2020的IYPT中的其中一題的題目中發現,當兩根以上的蠟燭擺在一起時,蠟燭火焰會產生穩定的耦合震盪,於是本研究將深入探討此現象。我們將兩組蠟燭束以不同的距離由近而遠擺放,發現其會產生同相震盪、轉相序、反相震盪的現象。除了觀察蠟燭火焰不同的震盪的模式,也分析了其在各個模式下的相位差與頻率。接著我們以理論模型來探討蠟燭火焰在不同的間距時的理論相位差與頻率,並與我們得到的實驗數據進行比較與討論。再來為了觀察蠟燭周圍氣流流動的情形,我們使用紋影攝影觀察並使用線香煙霧與PIV技術來分析周圍氣流的流動速率與氣流產生漩渦的位置,與在不同的震盪模式下蠟燭火焰周圍渦流出現的特徵和渦流交互影響的情況。我們利用其得到的結果建立一氣流流動模型來解釋周圍氣流流動、渦流與蠟燭火焰震盪的現象的關聯並嘗試驗證,且希望尋找到更穩定的震盪器取代蠟燭。

製備自組裝單分子層修飾電極檢測水中銅離子之研究

本研究開發一種檢測水質之創新技術,利用電化學阻抗分析法檢測水樣中微量的銅離子。本實驗研究確知:當溫度越高,溶液的電阻值越小;離子濃度愈低,測得的溶液電阻值越大,且皆具有檢量關係,濃度量測極限可至10-6 M。此外,以鏈狀硫醇連結組胺酸之改質電極對銅離子皆相對具較佳辨識能力,又以 11-MUA改質電極靈敏度與量測極限皆最佳,最低濃度可量測至數量級10-8 M (約0.0019 ppm),遠低於現行銅離子流放標準。以效能最佳之11-MUA改質電極以環境水樣外加法量測不同銅離子濃度下之Rct值,發現兩者亦具有線性檢量關係,因此此檢測模組適用於環境水樣之檢測。 目前已確認此檢測模組適用於環境水樣中銅離子濃度之定量,未來期望拓展此檢測法於不同重金屬離子,以對不同離子具選擇性之單分子層材料修飾於電極表面,使此檢測模組能廣泛應用於水樣中常見重金屬離子之濃度檢測。

SeC輔助抗癌藥物對肝癌療效與其機制探討

本研究探討L-硒代胱氨酸(L-Selenocystine; SeC)是否能抑制肝癌細胞(HepG2)生長與毒性機制。以細胞存活率分析得知10 µM SeC可抑制HepG2細胞生長,但對正常肝臟細胞(L-02)無明顯毒性影響。以彗星試驗發現,同樣濃度SeC對HepG2具基因毒性,會造成DNA損傷。再以西方墨點法得知SeC會使HepG2的抗氧化酵素表現量減少。透過同源重組活性測試證實SeC會抑制HepG2的DNA修復。與單獨使用臨床常用抗癌藥物Cisplatin比較,混合10 µM SeC與較低劑量的10 µM Cisplatin對HepG2有更明顯的毒殺效果。 10 µM SeC預期可用於輔助臨床抗癌藥物的療效,其抗癌細胞機制至少有兩種: 一為降低抗氧化酵素表現量,導致活性氧化物質(ROS)累積,造成DNA損傷;二為降低DNA同源互換修補活性,最後造成細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