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螂”來了-螳螂的型態比較與行為探索

科展類別

全國中小學科展

屆次

第48屆--民國97年

科別

生物及地球科學科

得獎情形

佳作

學校名稱

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

指導老師

卓猛暉

作者

陳澤豪、曹翔皓、蘇于倫、邵彥傑

關鍵字

螳螂、型態、動物行為

摘要或動機

寬腹螳螂、薄翅螳螂及大螳螂棲息環境多為草叢或灌木,常將卵囊產在植物的莖上。前\r
足、翅膀、頭部、胸部與卵囊等型態上的差異,可用來分辨螳螂的種類及性別。螳螂具有雙\r
眼視覺的複眼會隨著光線改變顏色。螳螂大約經過八、九次的蛻皮後,可變有翅成蟲。母蟲\r
齡數比公蟲多一齡,共九齡。齡數的差別可能為了防止近親交配而產生隱性疾病。螳螂多以\r
若蟲及卵的型態越冬。冬末春初及夏末秋初為草原上大螳螂及薄翅螳螂卵囊的孵化高峰期。\r
螳螂一年四季皆可能進行交配,其中夏秋為交配高峰期。交配時間長達兩小時以上或更久。\r
母螳螂一生中可產2-4次卵囊。由生存曲線得知螳螂屬於幼年高死亡型。螳螂常會清潔自己\r
的頭、觸角、步足等部位。螳螂成蟲喜愛的食物有蝶類、蟋蟀等。受威脅時,螳螂會舉起前\r
足靠在胸部兩側,表現出威嚇狀態。本能趨性方面,螳螂具有負趨地性、正趨光性(黃色光\r
最為明顯)。不同的外界光線顏色和環境顏色,對寬腹螳螂體色改變有不同的影響。

“螂”來了-螳螂的型態比較與行為探索

Adobe Reader(Pdf)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