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依全國中小學科展屆次查詢

依相關評語查詢

本土天「蝗」傳奇~台灣大蝗蟲生活史及生態習性的研究

科展類別

全國中小學科展

屆次

第48屆--民國97年

科別

生物及地球科學科

得獎情形

第三名

學校名稱

臺北市立麗山國民中學

指導老師

竇俊明

作者

陳夢晴、林宜潔、張絜茵、陳怡穎

關鍵字

台灣大堭、行為、生殖

摘要或動機

台灣大蝗在交配時警覺性降低,♀蝗會背著♂蝗跳到遠處,但不會飛,肚子餓時會進食,\r
但♂蝗不會。交配後♀蝗會選擇土質堅實、植被稀疏、表土層水分適當、有相當溫度、地勢\r
向陽的土壤中產卵。卵隔年春天孵化,爬出土的同時也脫去一層皮。若蟲共分6 齡,齡期越\r
大,觸角節數愈多,翅芽愈大,前胸背板上後緣也越往後延伸。\r
8 月中旬成蟲開始在馬路上出現,初期♀蝗較多,9 月底野外路旁只能看到♂蝗。♂成蟲\r
較會出現在樹上或草上而♀成蟲較會出現在路上或牆上。因為台灣南部冬天氣溫帄均都達20\r
℃以上,比北部高4℃,於是休眠中的卵提早孵化,因此整年南部皆可發現台灣大蝗的蹤跡。\r
大蝗取食主要是靠嗅覺。白天牠在休息或飛行時都會有趨光性但無趨熱性,在夜晚則沒\r
有趨性。後腿除了防衛與跳躍外,還有游泳、翻身、起飛、帄衡、踢開身上的小蟲與糞便等\r
功能。

本土天「蝗」傳奇~台灣大蝗蟲生活史及生態習性的研究

Adobe Reader(Pdf)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