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話是講給別人聽的,要人家聽得懂才有用。教學也是一樣,要用學生能懂的方式,去教導他們不懂的東西。但是,該怎麼教,學生才容易懂?本期特別以「得獎教案:這樣教我就懂」為專題,請當時擔任教案評審之一的臺灣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邱美虹教授擔任特約主編。
專題文章含專題導言和五篇改寫自獲獎教案的文章。「專題導言」〈「To do, To understand 」的探究與實作〉指出12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的核心價值之一在強化探究與實作的能力,並簡介著重透過探究活動教學的五篇專題文章。教室內空氣品質不良時,會影響師生健康和教與學的效能,〈淨化空氣品質之探究與實作〉一文以此課題進行統整跨域知識(STEAMS--科學、科技/技術、工程、美學、數學、社會/人文/生態/環境)的問題解決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科技實作」能力。為了讓學生有可帶回家做、好玩有趣、又可融入日常生活的科學實驗,〈甜秘密--糖漬中的科學〉一文利用大家不要的剩食做成糖漬小零食,並整合糖漬中的生物和理化知能,以探究式學習策略,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法,將科學融入生活實踐。和環境息息相關的生態系知識既繁雜又抽象,〈生態瓶的獨白〉一文以生態瓶做為教具,讓每名學生都在經濟上可負擔範圍內,親自體驗從做中學生態系的樂趣。許多學生學過太陽系,但難以深入瞭解,〈燃燒你的小宇宙─真人太陽系之教案實作〉一文中為了讓學生印象深刻,設計讓學生走出教室,用身體去模擬太陽系的組成和運動,寓教於樂。學生面對光合與呼吸作用時常以片段的方式記憶,忽略了這些化學反應在細胞中扮演的角色與關係,〈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沈浮的葉子小艇〉一文透過具體操作引導學生整合科學概念,將零散的陳述記憶轉化成知識架構,從寫作中洞見學生看待世界的視野,從回饋中發掘教學的價值。
茶是是臺灣重要的高經濟作物之一,「科學話題」單元刊登〈從茶葉生產到飲茶的科學〉一文,介紹茶葉生產的九大步驟,並提出和解答常聽到的三個喝茶問題。
「森棚教官的數學題」刊登〈互不整除〉一文,拋出中選一些數讓任何一個都不是其他任何一個之倍數的問題,供讀者自主探索或發想科展題目。
現代人不只喜愛享用美食,也想了解鍋具、食物與烹飪方面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與變化。本期「科學讀書會」導讀《泡麵為什麼總是彎的?:136個廚房裡的科學謎題》一書,該書回答餐廳大廚和作者專欄裡讀者詢問的一百多個問題。不需具備深奧的科學概念就能讀懂這些問與答。
總召編輯委員 - 李隆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