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渦蟲會捕食蚊幼蟲,有助病媒蚊防治。為了探討大量繁殖飼養時,長期餵食渦蟲固定食物是否會記憶,導致後續生物防治成效不佳,因此進行渦蟲對食物記憶與捕食行為試驗。根據群體與個體渦蟲對食物記憶行為結果,長期...
皮膚是身體主要的保護器官,以對抗外界環境所造成的傷害,尤其是紫外線會誘導DNA斷裂及氧化應激而加速細胞衰老。現今許多防曬霜的成分大多使用A酸做為主要用藥,可以預防且修復細胞損傷,但具有刺激性,容易引起...
研究發現尼古丁具高成癮性及產生戒斷症狀,為了觀察除了人類以外的生物是否也有類似的現象,我們採用適合作為藥物測試的生物—斑馬魚作為實驗對象,測試斑馬魚在浸泡尼古丁溶液一週及兩週後,以及戒斷後的行為反應...
蜂膠 (Propolis) 常作為健康食品,但目前科學文獻中均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食用蜂膠是否可保護人類細胞 DNA 免於氧化性損傷,故本專題目的是探討添加蜂膠是否能保護人類 HepG2 細胞免於 DN...
台灣的農業現在飽受東方果實蠅的侵害,許多農民叫苦連天,辛苦的收成就這樣毀於一旦。於是我們尋求了師長的協助,以及教授的指點,展開我們的研究。起初,我們查詢資料了解它,並飼養東方果實蠅,觀察其幼蟲變成蟲的...
蠶絲對人體具有生物相容性,不易引起免疫反應,且其三維結構提供適合細胞生長的立體空間,是作為細胞培養支架良好的材料。相較於天然蠶繭,平面蠶繭除了可省略繁瑣的製備步驟之外,其表面平整結構均勻,使植入的細胞...
本研究為首次由台灣本地作者進行的擬蠍研究,擬蠍歐美稱書蠍(Book scorpion),在中國又稱偽蠍,屬蛛形綱的節肢動物,體型微小約2-5mm,台灣目前已知8屬10種,作者收集整理過去相關文獻,並對...
胃癌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及化學藥物治療為主。本研究目的是探討熊果酸(Ursolic acid)對於胃癌細胞的抗腫瘤作用。研究使用兩株人類胃癌細胞MKN45及SCM-1。當加入熊果酸後,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數目...
糖尿病與癌症皆為臺灣前十大死因之一,而糖尿病在多項文獻已被指出與癌症的發生有相關性。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西糖尿病藥與癌症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對細胞的影響,實驗中選用了一種癌症及四種糖尿病藥物,其中,糖尿病藥...
鱟在海洋悠遊4億多年,牠能存活至今的謎團尚未完全揭露。本實驗利用形態學、化學分析、物理力學和微生物學等方式探究三棘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自體螢光現象。 首次發現鱟受紫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