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小學科展

地球與行星科學科

各種控制因子對雙漩渦互動的影響

本研究透過水工實驗模擬實際雙颱系統並繪製出軌跡圖,以探討颱風中心距離、相對強弱,以及太平洋高壓的環流等控制因子如何影響雙颱系統,並對漩渦的結構進行了定量分析,以增加模擬結果的可信度。 研究結果顯示,上...

探討不同型態的海底峽谷對底棲動物群聚結構的影響

深海複雜多變的環境因子塑造了多樣的生態棲地,海底峽谷便是其中之一。全球 9000 個海底峽谷涵蓋了大陸斜坡總面積的 11.2% (Harris et al., 2014),其中有 6 個峽谷分佈在臺灣...

探究雲滴成長過程是否具潛在的規律

本研究以微觀與整體的視角忖度雲滴成長過程可能的性質,得出極為矛盾的臆測。而筆者閱覽相關文獻,發現此問題意識並無太多學者研討,決定參酌前人的方法,以水氣凝結於壓克力板的現象模擬大氣成雲滴過程,並以統計方...

偷電不著蝕把鋁?海洋環境因子與防腐

臺灣海洋環境因子與腐蝕速率相關重要性依序應為流速、鹽度、溫度、溶氧量及酸鹼值。流速以台中港數值較大且變動大;溶氧量以基隆港溶氧最低,其餘四港口溶氧量在水深6m內為正常值;海水溫度以高雄港均溫為最高與其...

雲彰投空氣品質分析

此研究利用2016年~2020年EPA空氣監測網資料,將日平均PM2.5濃度≧35.5μg/m³且雲彰投地區5個以上的測站超標時定義為「超標日」,將持續超過兩日定義為「長事件」,否則為「短事件」。利用...

潮鳴電摯

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西部鹽楔型河川是否能進行鹽度差發電。首先找出最適合的電極材質,並運用不同鹽度搭配RO水,模擬上下游之鹽度差發電與不同鹽度的搭配組合,模擬表底層之鹽度差發電。實驗顯示此方法可行且我們又...

人工智慧進行汙染因子的模式及時序分析

本研究蒐集松山、新竹、沙鹿、台南、前鎮、台東六個北中南東空品測站的空氣汙染和 氣象因子資料,並用人工智慧:決策樹、邏輯回歸、支持向量機、K–平均演算法、ARIMA 分析 PM2.5、PM10、O3 的...

利用校園望遠鏡與LCO所測得的星團星色星等圖求星團年齡

本研究使用校內望遠鏡(14-inch)拍攝英仙座的雙星團NGC884、NGC869及后髮座的球狀星團M53,並申請LCO的望遠鏡(16-inch )拍攝同為北半球后髮座的球狀星團M53以及位於南半球天...

探討各類型焚風之特性及其成因

本研究初探1961~2020年東部高溫事件時,發現中央氣象局歷史最高溫事件列表中,臺東創高溫紀錄多為焚風所造成,便欲深入探究。首先利用大氣水文研究資料庫提供之各測站數據,篩選出臺東、花蓮及臺中之焚風事...

你的『海水拿鐵』要分層還是漸層?-表層海水變化對密度流的影響

在不同緯度與深度的海水,會因為溫度與鹽度不均產生密度差異,形成密度流。在北大西洋,因為低溫、高鹽、高密度的特性而產生下沉流,並發展成全球尺度的循環系統,稱為『溫鹽環流』。在近代氣候歷史中,溫鹽環流曾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