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際科展

地球科學

台灣地區秋颱引起共伴效應之探討

秋颱引發共伴效應時,台灣西北方有高壓產生東北季風,風速因外圍環流和東北季風合流增強,並帶來強烈降水。本研究利用侵臺颱風資料庫,整理西元1958~2010年間曾引發共伴效應的秋颱,發現第五、六、九路徑最...

星星相映-以理論與觀測探究雙星形成機制

由於在銀河系中的多數恆星是以雙星系統存在,因此雙星的形成機制在恆星演化理論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其形成的機制未有定論,而爭論的焦點主要為兩個假說:一個假說為當分子雲在裂解為雲核時,同一雲核會形成兩...

大屯火山群磁場分布測量與分析

近年來許多研究顯示台北的大屯山底下可能存在岩漿庫,而最近一次的噴發可能約在5000年前,於是我們決定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對大屯山做更進一步的了解。由於磁力測勘是了解火成岩區的重要工具,而且前人對大屯山的磁...

宜蘭外海條狀雨帶成因探討

觀察逐時雷達迴波圖之後,我們發現冬末春初時節,從傍晚到凌晨這段時間,在宜蘭外海是一條狀雨帶的「好發期」,這條狀雨帶並非由鋒面或其他已知的天氣系統引起,故我們想研究這條狀雨帶強度與其氣候環境間的關係。前...

聞颱變色-五十年來侵台颱風降雨量之變化

本研究分析1960~2009年侵襲臺灣的165個颱風資料,探討颱風的強度、降雨量、路徑、聖嬰與反聖嬰的變化情況。比較前後二十五年資料顯示:1.侵臺颱風的次數略有增加,颱風生成的區域有擴大的趨勢,但雨量...

地球真的發燒了嗎?─深入探討全球暖化的趨勢

在上了基礎地球科學之後,我們更加關心所處的環境。我們想要了解地球暖化的趨勢是如何?各緯度地區的暖化程度有著怎樣的差異?我們至各國網站搜尋氣象站的原始資料,並利用Microsoft Excel作數據分析...

The Main Feature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South-West Of Yakutia In The Last 100 Years

1.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to detect the dynamics of the change of moisture regime on the territorie...

「洪」色警戒

颱風來襲常常帶來驚人雨量,容易造成淹水、洪水等災情,民國98年芭瑪風災過後,我們實地考察蘭陽溪流域,流域內發生淹水或其他災情的地區主要有兩處,分別為上游的寒溪地區以及下游的五結地區。五結地區因為地勢較...

The garnets of the schlich of the winter coast (the White Sea)

During an expedition to the White Sea Winter Coast, samples of schlich with numerous garnets were co...

透水式攔砂壩的設計準則

由於台灣山區溪流短小陡急,土石流災害嚴重,透過式防砂壩攔阻工法為現\r今之趨勢,而帄面透水柵具有一般透過式壩的優點,不但能將土石流轉化為水砂\r流,還可以減低土石流衝擊力造成的損壞及改善上游儲砂空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