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酸化現象最早是在 1967 年於北歐為瑞典的科學家所發現,但歐洲地區的雨水可能自1950年代使已開始一年一年地增酸,若以 PH 值表示,則約從過去的 6.0 降至目前的 4.0 左右,但 PH 值到達 4.0 以下亦是常有的事。一般所謂雨水酸化,是指PH值低於 5.6的雨水而言。酸性雨水降至地面,對於環境乃是一種嚴重的威脅,一般報告指出它會使土壤變酸,減低肥力;侵蝕金屬造成生銹,會損害建築物,為害木材;會傷害植物,阻礙植物生長;會使湖水、池水變酸,為害或消滅魚類;會改變土壤或空氣中的生物相,造成不平衡;另外亦可能影響動物的生長,以及人類的健康。它的影響雖是緩慢且難以發現的,但卻是全面性的,故被認為是一種近代環境的大問題。木研究是在測定與分析台灣各地區雨水的酸化的情形,希望人們加以關心、研究,並設法解決。
「為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為文件標準格式實施計畫」,以及 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館檔案下載部分文件將公布ODF開放文件格式, 免費開源軟體可至LibreOffice 下載安裝使用,或依貴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