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山區溪流短小陡急,土石流災害嚴重,透過式防砂壩攔阻工法為現\r今之趨勢,而帄面透水柵具有一般透過式壩的優點,不但能將土石流轉化為水砂\r流,還可以減低土石流衝擊力造成的損壞及改善上游儲砂空間不足的問題。本研\r究採用改良式帄面柵,在下游處增設分流河道,可改善分離出之細顆粒土砂水與\r大礫石再度結合之危險。此工法於2003 年引進台灣後,尚未廣泛應用,主要原因\r為缺乏設計之經驗式,因此本研究針對透水柵的柵棒長度(L/ Dmax)、棒淨間距\r(b/ Dmax)、柵面架設方式、柵面篩分角度(θ)等多項重要因子進行室內渠槽\r試驗,最後提出土砂篩分比與攔阻率的趨勢方程式,設計時以總攔阻率(R)高為\r原則,輔以篩分比(S)與貯砂率(R1)高,即可有良好之成效,期望能作為國內\r外現場工程施做時之參考,結果如下所示。
「為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為文件標準格式實施計畫」,以及 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館檔案下載部分文件將公布ODF開放文件格式, 免費開源軟體可至LibreOffice 下載安裝使用,或依貴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