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嘩!磁浮列車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42-2

洪國勳 當一列時速500公里的列車,快速地掠過一處寧靜的公園邊,想像中,大家一定會摀起耳朵,等待列車的離去。但事實並非如此,小孩們仍各自玩耍,媽媽懷中的小嬰兒依然安靜的睡著,坐在長板凳的老先生依舊看...

認識磁浮列車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42-2

蔡學偉 圖一 日本實驗中的磁浮列車 人類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到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車、公車、電車、汽車、火車、船、飛機等,相當的繁多。但是,在空氣污染口益嚴重的環境下,我們是不是也要想辦法製作出一個更快速...

5分鐘完成的STEM簡易科學實驗-自製炸彈包

資料來源:58-03

文/蘇子珺、黃琴扉 教育的主軸包含了「教」與「學」,目前國內的教育走向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實踐,因此許多中小學教師開始進行教學革新與翻轉,期許在教學過程中能培養與建立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問題解決能...

後真相時代:當真相被操弄、利用,我們該如何看?如何聽?如何思考?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57-09

文 白榮銓 /臺中市居仁國中退休教師 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選定「後真相」(post-truth)為年度詞彙,並將其定義為是這樣的形容詞--「連結或指陳情況時,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比陳述客觀事...

簡易觀察太陽的方法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57-09

文/曹嘉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所碩士 前言 太陽系中,幾乎一切的能量皆來自太陽光,所以太陽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崇拜的對象,當然也就希望更進一步觀察並了解它。但耀眼的太陽卻不是我們能夠靠眼睛直視去親...

說說奈米鋰電池二次電池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46-7

文/李曉潔 中央大學化學系學士生 隨著電子工業與資訊產業的發展,各項電子產品均朝向重量輕、體積小、方便攘帶的方向邁進。最常見的如手機、筆記型電腦、MP3、數位相機等等,均講究型小輕巧。為了隨時隨地提...

自製雷文霍克顯微鏡

文/陳其威 生物與物理跨科探究與實作--雷文霍克單式顯微鏡 顯微鏡的出現開啟了人們對微小世界的觀察,滿足了我們對微生物的好奇心。顯微鏡是目前生物課觀察微生物必備的儀器,但礙於某些限制,可能無法讓每名...

玩出創意5:50個魔法科學實作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57-08

文/白榮銓 臺中市居仁國中退休教師 依據「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學習重點除了涵蓋「科學核心概念」之學習內容之外,更重視各學習階段學習者,面對科學相關議題時,展現的「科學探究能力」與「...

科學探究隨手做:手機感應器的物理原理與教學上的應用

文/盧政良 手機感測器 在這個人手不只一機的年代,智慧型手機儼然成為現代人生活必需品,手機的性能也從最原始的通話功能持續進化,攝影功能的不斷提升、CPU速度與記憶體容量等規格的追求,近幾年手機內建的...

STEAM之小學科技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以抖抖外星人為例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57-08

文/ 張玉山/臺灣師大科技系教授 李姿儀/臺灣師大科技系碩班研究生 近年來,世界各國積極推動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簡稱STEM)教育,或融入藝術(Arts)的STEAM教育,以滿足其未來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