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照片:在科教館內帶領孩子體驗繪本中的科學(照片來源:劉淑雯老師) 文/劉淑雯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是出自《聖經》 的一句富有哲理的對話, 但是在現今世界,卻已然是充滿各式各樣新奇、聞所未聞...
文/蔡振明 我們為何需要智慧電網? 德國發展再生能源初期,曾面臨每天停電近百次的窘境。這讓世人瞭解,當再生能源電力逐漸增多的狀況,傳統電網必須加入資訊、通信與自動化科技,整合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57-07
文/陳世文 科學探究是相當重要的科學素養。我國12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然科學領域中特別強調學生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法國更將科學探究列為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核心主軸,致力推動科學探究長達20年之久...
文/陸健榮、鄭依佩 在資訊與電子的時代,運用科技進行教學或探究與實作,可能會有兩難:程式難、電路難。所以在入門之初我們要謹記先哲「知難行易」的原則,老師或學生不需要完全理解程式或電路,然後才進行探究...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42-5
文/中央研究物理所 鄭天佐 奈米是十億分之一米的長度單位,一般人把研究 0.1至100奈米材料結構之物理化學性質的科學稱之為奈米科學,而應用這些材料特有性質的技術就叫做奈米技術。奈米科技是新名詞卻非...
文/謝曜隆 圖1. 2019 FIRST Robotics Competition比賽現場(圖片來源) 2019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當了二十多年的老師,第一次參加FRC,第一次到美國,第一次看到上萬人...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57-08
賴雲立/ 新北市江翠國中自然科教師 想像中的科學課程是什麼樣貌呢? 如果可以自己決定要怎麼量測數據,再做出所需的實驗儀器,並且測量後還可以改良修正它,這樣的活動會不會很有趣呢? 以上的想法在數位加工...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57-10
文 白榮銓 /臺中市居仁國中退休教師 現代人不只喜愛享用美食,更想了解鍋具及食物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例如如何挑選鍋具、食品營養標示上脂肪(fat)含量的疑義、脂肪的性質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另...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43-1
知道了網路架構、了解通訊協定及資料傳輸後,我們終於可以上網去逛逛囉。網路世界就像現實世界一樣迷人。除了觀賞網站上的創作、吸收新訊息、尋找問題解答外。也要用聰明的小腦袋注意訊息的正確性哦。 何處可上網...
資料來源:科學研習月刊57-09
文/廖酉鎮 雲林縣立麥寮高中自然科教師 教具設計的面向多樣,包含演示、印證課程中所介紹的理論或現象、提供學生目前科學界所接受的科學模型、以及將抽象或無法肉眼觀察的事物具體化等等,倘若能針對學生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