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首頁
網站導覽
科展群傑廳
全國中小學科展
臺灣國際科展
科展回顧
科展學習區
生活科學廳
生活科學問與答
國外參考網站
科學研習月刊
生活科學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優質教案
國外參考網站
趣味動畫學習區
i-show直播
分類查詢
全文檢索
科展群傑廳
科展資料
生活科學廳
問與答及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作品名稱
作品摘要
指導老師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名稱
講者
全文
首頁
生活科學廳
生活科學補給站
物理
分類查詢
全文檢索
科展群傑廳
科展資料
生活科學廳
問與答及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作品名稱
作品摘要
指導老師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名稱
講者
全文
生活科學補給站
化學
生物
健康教育
地球科學
數學
生活科技
物理
專題導言
STEAM
STEAM之小學科技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以抖抖外星人為例
瀏覽人次 9650
加入最愛
資料來源
科學研習月刊57-08
文/
張玉山/臺灣師大科技系教授
李姿儀/臺灣師大科技系碩班研究生
近年來,世界各國積極推動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簡稱STEM)教育,或融入藝術(Arts)的STEAM教育,以滿足其未來的人才需求,提升其國家的競爭力。從台灣升學制度來看,學生時常是獲得很多概念性知識,但是並不會應用於生活當中,如此面對未來新世紀的發展,將會面臨很大的危機。目前,我國國小教育中,並沒有STEAM教育教學時數,教師僅能以社團或課外時間來呈現,並無法呈現出課程精髓;但是綜觀其他國家,很多皆從小學開始實施跨域教學,主因就是看準未來社會並無法僅用單科知識來適應,因此期盼我國也能從國小實施STEAM教育。
本文以抖抖外星人為例,發展一個國小STEAM教學活動,希望在國小可透過這樣的簡單的實作活動,帶入這些知識結合的運用,亦培養學生動手實作之習慣,期盼未來學生能將相關知識及所學應用於生活當中。
教學活動
一、活動簡介
以故事情節鋪陳,讓學生有想像空間及引起他們學習動機,帶入抖抖外星人迷路了需要學生們的幫忙來尋找同伴。講解直流馬達、偏心原理、重心原理、對稱,再進入實作,讓學生發揮創意設計自己的抖抖外星人,並思考怎麼樣才能讓抖抖外星人直線前進。過程中學生能夠直接體會到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之結合。
二、本活動應用之STEAM概念
三、教學目標
四、教學對象:某台北市公立國小二年級學生
五、教學時間:五節課,每節40分鐘,共200分鐘。
六、教學活動
七、實作材料
(1)工具
(2)每人所需材料表
(3)作品製作流程
1.將電池裝於刀式電池盒上(因教學對象為中低年級,因此這個步驟教師不能忽略) 。
2.將正負引線固定於直流馬達鐵片上。
3.使用熱熔膠槍將偏心輪固定於直流馬達軸徑上。
4.使用熱熔膠槍將馬達固定於電池上。
5.使用尖嘴鉗將迴紋針折彎及剪成自己所想要腳的長度及造型。
6.使用熱熔膠槍將迴紋針固定於電池座下方。
7.使用電工膠布將電池盒正負引線固定於馬達上。
8. 利用教師所準備的卡典西德紙設計屬於自己抖抖外星人的外觀。
9. 繪製完成後,將身體及頭部剪下,並使用雙面膠黏貼於電池盒上。
10.將所準備要裝飾的物品(例如:以棉花棒做為尾巴)黏於作品上。
11.進行直線測試及修正作品。
教學成果與教學建議
本教學活動於台北市某公立小學二年級共30名學生,進行STEAM實作活動--抖抖外星人,經過5節課的實施,學生皆能完成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也十分期待下次課程的安排。這個抖抖外星人實作體驗活動,不只是學生做完一個作品就結束,而是在活動過程中,融入了STEAM知識、工具操作、學生設計、及強化學生自我效能。
透過實作活動,首先,學習到重心的科學原理、工程方面的偏心輪結構,教師是以生活中的實例,像是重心原理即請一位學生出列,站著跟蹲著的時候,若有一個力量推動,那一個會比較容易跌倒?全班學生異口同聲回答,站著會比較容易跌倒,教師進而解釋因為站著的時候,重心較高。接著,偏心輪結構則以生活中的實物,手機震動為例,並搭配影片,及本實作活動的馬達配上偏心輪,讓學生體驗一下馬達加上偏心輪是什麼樣的感覺,加深印象。另外學生運用自身所學過的藝術觀念,運用於抖抖外星人身上,各以不同的線條、圖案,及加法原理-裝飾品的黏貼,設計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展現創意(如圖1、2)。再來,工具操作方面,由於學生才小學二年級,因此在使用方法、步驟要講解十分清楚,並請學生注意安全,透過實作,可以具體實踐自己的想法。若可以的話,實施年級可以提高到中高年級,因為二年級在工具操作上,可能還是有一點困難。最後,學生實作過程中,遇到問題會想辦法解決,例如:熱熔膠不會使用,會詢問老師;另外完成後,經過直線比賽(如圖3),發現自己的作品無法前進時,會發現問題,並想辦法解決,或許是詢問教師,但是對小二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甚至學生還會詢問同儕,一起討論如何修改會跑得比較快。
圖1. 學生運用線條設計之作品
圖2. 學生運用加法原理裝飾自己作品
圖3. 學生進行直線比賽
每個教學活動皆有其對應之教學目標,而更重要的是教學活動結束後,該如何評定教學成效--認知、情意、技能、能力?認知部分可用測驗卷的方式,得知學生獲得的概念性知識;技能和能力部分,可由學生實作活動過程中,工具的使用及最後成品的呈現,進行分數評比;但是對教師來說情意最為困擾,常不知該如何進行評量,本活動在學習單當中有這樣的問題「你最欣賞誰的作品?為什麼?」學生透過小組比賽中,觀賞到每個人的作品及作品功能,並講出欣賞誰的作品及原因(如圖4),透過這樣的問題,對應到這個活動中的情意教學目標,經由學生的回答,發現學生能欣賞同學的作品,傾聽他人想法,並能提出己見或建議,在此教學活動中,情意目標可應用此方式來進行評量。
李o翊,因為他把棉花棒黏在偏心輪上,偏心輪黏在馬達上,所以馬達連著偏心輪讓棉花棒轉,就會有風會跑得很快。
我最欣賞張o恩,因為她的顏色很鮮豔,而且配色很美麗。
我覺得池o怡的作品很穩定,因為她的身體有的關節做很好也很可愛。
學生透過一個這樣動手實作的課程,不但讓他們發揮創意,也培養他們動手實作、嘗試解決問題的習慣,這會是我國未來人才扎根教育的基礎(朱耀明,2017)。國小目前雖然未有STEAM教育課程,但是可以透過社團、亦或彈性課程,培養學生動手實作的習慣、及實作體驗式學習。否則現階段的教育氛圍偏重於學科知識方面的學習,導致學生可能會缺乏實作與應用知識的能力(林坤誼,2014),這對國家競爭力有很大影響。透過STEAM教育,學生不再局限於單一學科,而是跨域整合,這樣可以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的能力,因為未來不再能用單一學科知識來適應。期盼STEAM抖抖外星人這個實作活動,能提供其他教師進行教學之參考,亦期盼學生由這個活動學來的知識,能應用在未來生活中。
參考文獻
朱耀明(2017)。【投書】別再幫孩子做作業了!自造教育培養軟實力。獨立評論@天下。
林坤誼(2014)。STEM 科技整合教育培養整合理論與實務的科技人才。科技與 人力教育季刊,1(1),1。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2016)。紐約州推動STEM激勵計畫,培養及留住高科技人才。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07。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