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首頁
網站導覽
科展群傑廳
全國中小學科展
臺灣國際科展
科展回顧
科展學習區
生活科學廳
生活科學問與答
國外參考網站
科學研習月刊
生活科學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優質教案
國外參考網站
趣味動畫學習區
i-show直播
分類查詢
全文檢索
科展群傑廳
科展資料
生活科學廳
問與答及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作品名稱
作品摘要
指導老師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名稱
講者
全文
首頁
生活科學廳
生活科學補給站
地球科學
分類查詢
全文檢索
科展群傑廳
科展資料
生活科學廳
問與答及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作品名稱
作品摘要
指導老師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名稱
講者
全文
生活科學補給站
化學
生物
健康教育
地球科學
數學
生活科技
物理
專題導言
STEAM
貝類知多少
瀏覽人次 24534
加入最愛
資料來源
科學研習月刊47-2
文/貝類研究者 鄭煜彬
身處於一個海島國家,每個人幾乎都有機會接觸到貝類。然而大多數的人往往對貝殼抱著許多誤解,僅在本文討論一般民眾常對貝類產生的問題或誤解。
貝殼究竟是「什麼東西」的殼?
有人認為貝殼就像海邊的石頭一樣,是地質活動的產物。更多人認為貝殼是「寄居蟹」的殼。事實上貝殼是一群「軟體動物」( Mollusks )的殼。這群軟體動物都擁有外套膜,可以分泌碳酸鈣來形成具有保護作用的硬殼。
既然貝殼的主人是這群軟體動物,那麼寄居蟹是怎麼喧賓奪主的?大部分的的寄居蟹會去撿拾軟體已經死亡的空殼;某些比較霸道的寄居蟹則會直接把原本的主人吃了,大搖大擺地了住進去。
螃蟹和蝦予也是「貝殼」?
螃蟹和蝦子雖然都擁有硬殼,但這些殼的成分都是幾丁質( chitin ) ,不像貝殼是碳酸鈣。藉由碳酸鈣遇到酸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鈣離子的特性,可以幫助我們分辨兩者截然不同的化學特性。如果把貝殼和蝦殼都丟入醋中,過了幾天就會發現貝殼已經被酸分解了,蝦殼卻絲毫無損。
在分類學上,螃蟹和蝦子被歸類為甲殼類( Crustacea ),和寄居蟹一樣。
九孔是螺?還是雙殼貝?
九孔其實就是小顆的「鮑魚」,只是習慣上我們會把大顆的鮑螺叫做鮑魚。很多人都以為九孔是一種雙殼貝。但如果大家把每個餐桌上的九孔都挑出來檢查,就會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個體擁有「雙殼」。事實上,九孔是一種螺類。如果我們仔細觀看九孔的殼,就會發現牠的殼其實有明顯的螺線,只是因為牠的開口太大了,加上貝殼又相當扁平,才會被誤以為是雙殼貝。
貝殼會「換殼」嗎?
受到寄居蟹形象的影響,很多人誤以為貝殼(軟體動物)的殼是可以換來換去的,甚至有人還會認為軟體動物們會像昆蟲或蛇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要不斷換殼才能長大。事實上軟體動物從出生到死亡都只使用同一個殼,比較類似現實生活中的烏龜。這個殼本身就會隨著軟體長大而漸漸長大。至於長大的方式則是在殼口(在雙殼貝則是在殼的邊緣)不斷堆積碳酸鈣,逐漸把螺管(或雙殼)加長。另外兩類會產生碳酸鈣沉積的動物則是珊瑚和鳥類,分別會形成珊瑚礁和蛋殼。
雙殼貝食把殼張得很開?
不論是我國的「鷸蚌相爭」,或是迪士尼卡通「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描述牡蠣(蚵仔)的橋段都把雙殼貝形容成平時張開大口,遇到敵人時才會閉緊雙殼的形象。事實上雙殼貝活著的時候閉殼肌無法拉得很長,就算整個放鬆也只能露出一個小縫。但雙殼貝被煮熟之後,外套膜和閉殼肌就會與其中一片殼分離,這時候這些結構就無法閉合雙殼了。然而此時連接雙殼的韌帶仍然具有彈性,會把雙殼拉開。這就是文蛤烤熟會突然彈開的原因。
圖一 Satauma nux paiwanis(Duroda,1941),
排灣栗蝸牛屬於貝類中的腹足綱(Gastropoda)。
由於這群陸生的貝類有肺的結構,又分屬於有肺亞綱。
(本照片攝於高雄縣六龜鄉)
圖二 Latirus polygounus(Gmelin,1791),
多稜旋螺屬於貝類中的腹足綱(Gastropoda)。
(本照片攝於水族館)
貝殼的種類不多?
如果要一般人列出所知道的貝類名稱,大多數的人大概只能溝出文蛤、蛻仔、河蚌、海扇、鳳螺、蠑螺、珠螺、九孔、燒酒螺、蝸牛等幾個俗名而已;相較之下一般人知道的鳥類往往數倍於此,看起來似乎貝類的種類不多。事實上,全世界貝殼現生種估計超過十萬種樣,在動物界中僅次於昆蟲。
在台灣的種類保守估計大約有四千至五千種。這個數目有多大可能不好想像,拿全世界鳥類的數目來比較會較有概念。目前全世界的鳥類數目約一萬種,大約是台灣貝種的兩倍,全世界貝種的十分之一倍。
圖三 Atrina pectinata(Linnaeus,1767)
牛角江珧蛤為俗稱的「牛角蚶」,
鼠魚貝類中的雙殼綱(Bivolvia)。(本照片攝於水族館)
圖四 Tridacna maxima Roding長蛼璖蛤。
(本照片攝於水族館)
圖五 Pinna municata Linnaeus,1758,殼長約10公分,
和海鮮中的「牛角蚶」同屬江珧蛤科,
但殼體比較小,可以在潮間帶看到。
(本照片攝於墾丁國家公園南灣)
圖六 Saccostrea mordax(Gould,1850)生態照。
這種牡蠣科的貝類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的潮間帶,
常常會形成族群。(本照片攝於墾丁國家公園南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