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觀測

資料來源
科學研習月刊50-4
文/高長霖 中央氣象局技士

氣象預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 藉由大量資料的分析、科學理論、數值運算及經驗法則,預報人員可據以預測大氣的未來變化。氣象預報的準確度與 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天有不測 風雲」,如何能探知老天爺的脾氣,則有賴於正確的測量大氣變化的要素,如氣壓、氣溫、溼度、雨量、風速風向等等的資料,這就是氣象觀測的範疇。因此,氣象觀測是氣象業務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舉凡天氣預報實務,氣象學各方面的研究,皆以觀測之結果為依據。


氣象觀測的種類

氣象觀測由於觀測之範圍、項目、 目的及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地面觀測、高空觀測、氣象雷達、氣象衛星及 海上浮標、船舶、飛機等。


1. 地面觀測

地面氣象觀測站的主要觀測項目有 氣壓、氣溫、溼度、降水量、風速、風 向、全天空輻射量、日照時數、雲量、雲狀、雲底高度、能見度、蒸發量及天氣現象等。觀測儀器大部分安置於觀測坪內(圖1),輻射、日照及風的觀測儀器則安置於建築物樓頂或鐵塔上。觀測人員每3個小時或每個小時觀測1次氣象參數,全球的地面觀測站大約有10,000個。圖2是中央氣象局局屬氣象站的分佈。由於臺灣位於副熱帶地區,又有複雜的山脈地形,常會發生劇烈的天氣現象,為充分掌握各地區的降水情況,並配合防災單位的預警措施,中央氣象局除了局屬地面氣象站之外,另於臺灣地區建置大約400個自動雨量觀測站,該系統的即時觀測資料可充分提供預報及 防災等相關單位的運用。


2. 高空觀測

地球大氣的垂直伸展可達數十公里,若要瞭解大氣運動的來龍去脈,除了地面觀測資料之外,更需要高空觀測資料。透過探空氣球的施放,自動高空 氣象觀測系統利用無線電及GPS衛星定位技術,可自動記錄地面到30公里處的觀測結果。觀測項目包含氣壓、氣溫、溼度、風向及風速等。全球約有900個高空觀測站,其中約600個站,每天於格林威治時間00時及12時各觀測一次。 中央氣象局的高空觀測站位於臺北、花蓮。


圖1 觀測坪
圖1 觀測坪
圖2 中央氣象局局屬氣象及雷達站分佈圖
圖2 中央氣象局局屬氣象及雷達站分佈圖
3. 氣象雷達

氣象雷達是利用天線發射高能電磁脈波,當電磁脈波碰到大氣中的水滴時,水滴會造成電磁脈波反射及散射,雷達天線接收到這些微弱的電磁波能量 以及頻率變化後,就可以進一步計算各種參數,並且製作出我們常看到的雷達回波圖。氣象雷達的觀測範圍可達數百公里,中央氣象局的雷達觀測站位於北部五分山、東部花蓮、南部墾丁及西部七股等4處。


4. 氣象衛星

上述的3種觀測站都是位於陸地上,無法得知廣大洋面區域上的大氣狀況,必須藉由裝載氣象偵測儀器的人造衛星,將偵測到水平範圍達數千公里區 域內的可見光、紅外線等數據資料,即時傳輸到地面接收站,經過繁複處理後 的產品,即可提供預報作業的參考。氣象衛星可分為兩類:(1)地球同步衛星:位於赤道上空36000公里處,繞地球的轉速和地球自轉角速一樣,在地球上看來都在同一地點上空。(2)繞極軌道衛星:它是沿著地球兩極不停的繞,它的路徑和太陽一直保持固定的角度,繞一圈地球約需102分鐘。


氣象觀測的主要項目及儀器

1. 氣壓

氣壓是大氣壓力的簡稱,是在水平面上單位面積承受大氣的重量,也就是大氣從地面延伸到大氣層頂的垂直空氣柱的重量。全世界各地的觀測站同一時間量測到的氣壓值, 可繪製成天氣圖上的等壓線。氣壓觀測儀器需安置於隔離的氣壓室內(圖3)。


2. 氣溫與溼度

氣象觀測所稱之氣溫,係指在距地面約1.25至2公尺高度,通風良好且不受太陽直達輻射影響之環境下量測之 空氣溫度。溼度就是空氣的潮溼程度, 也就是表示空氣中包含多少水氣量。大氣中的水蒸氣是影響天氣變化的重要因素 之一,而且大氣的乾溼程度對人類生活環境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溫溼度觀測儀器安置於觀測坪的百葉箱內(圖 4)。

圖3 氣壓儀 圖4 百葉箱 圖5 雨量儀 圖6 風速風向儀
圖3 氣壓儀 圖4 百葉箱 圖5 雨量儀 圖6 風速風向儀
3. 降水量

我們平時所稱的下雨或降雨、下雪與下冰雹等現象,在氣象觀測時均統 稱為降水。降水量是指在固定時段內,從雲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 (經融化後)降水,在沒有滲透到泥土、或被太陽蒸發或流失到溝渠情況下,累積的水層高度,稱為那個時段內的降水量。雨量觀測儀器做成圓形的主要用意在降低因風速造成擾流的影響(圖5)。


4. 風

風就是空氣的流動,氣象觀測的地面風是指離地面以上約10公尺高度的風。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一般 用16個方位或 360°表示。風速是指單位時 間內空氣移動的距離,通常以公尺/秒表示。影響風向的主要因素為大範圍的天氣系統及地形等自然或地理現象,而近地面的風向風速會受到建築物的影響而改變。(圖6)


5. 全天空輻射與日照時數

全天空輻射量係包含入射於水平面之直達日輻射、由天空全方向入射之散亂光、以及雲等反射之反射光。當太陽輻射值≧120W/㎡時,自動觀測系統才會開始計算日照時數。結語氣象預報作業是先蒐集國內外之氣象觀測資料,經過電腦處理、分析後,可得到各種天氣圖供預報人員仔細研判,同時參考雷達、衛星資料作主觀修正分析,並利用大氣動力、熱力學理以綜觀瞭解過去及現在的大氣環流狀況,最後可得到天氣預報產品。

因此,氣象觀測是氣象預報的基礎,而且全世界各地的觀測人員每天都兢兢業業的提供完 整且正確的氣象觀測資料,為準確的氣象預報而努力。


參考資料: 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 http://www.cwb.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