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間帶灘地是許多侯鳥賴以生息的環境,台灣西部沿海地區許多面積廣大的潮間帶灘地是候鳥南北往來時的重要棲息地。(攝影者:池文傑)
臺灣真可以說是時時有候鳥、處處有候鳥,因此可以觀賞候鳥的地點相當多(圖1),只要你多注意一下周遭環境,很可能那裡就有他們可愛的身影。以下我們將介紹幾個著名的候鳥觀察地區:
(1)宜蘭 著名候鳥棲息地包括有竹安溪口、塭底、下埔、蘭陽溪口、新南、五十二甲和無尾港。環境組成有河口三角洲形成之大片草澤濕地、沙洲、廢棄魚塭、池塘、海岸灌叢、海岸林、泥灘地、沙岸、河川地、早田與大而積的水田等多樣棲地,為遷徒性水鳥在臺灣東部的重要驛站。本地候鳥組成以遷栘性水鳥為主,其候鳥種類是全臺之冠;冬季時,可見數量龐大的雁鴨、鷺、鹬鴴棲息,例如小水鴨、花嘴鴨、蒼鷺、大白鷺、小辮鴴、青足鹬、田鹬等;春、夏季常可見許多鷗往來其間,如黑腹燕鷗、鳳頭燕鷗等;春秋過境期時,數量頗多的過境鹬鴴類也將到來,如蒙占鴴、小青足鹬、尖尾鹬、雲雀鹬、穉鹬等;而稀有的唐白鷺每年春天幾乎都會到此報到。鄰近濕地的樹林、灌叢或農耕地亦是許多陸域性候鳥常見的地方,例如黃鶺鴒、紅尾伯勞、黃尾鵑、黑臉鵐等;許多猛禽亦於此地度冬或過境,例如紅竿、澤鵟、魚鷹;宜蘭亦常可見到稀有候鳥的出現,如巴鴨、灰雁、豆雁等。 (2)野柳 野柳位處臺灣本島北部濱海,海岬伸入海中形成一個半島,遂成為許多陸域候鳥南遷過境時的第一個休息站與北返過境時的跳板,其環境為海岸礁岩、海岸林及灌叢。每年 10 月中旬至 11 中旬與翌年 3 至 4 月中常有許多陸域遷移性候鳥來訪,除了常見的黃尾鴝、藍尾鴝、藍磯鶇、黑臉鵐、極北柳鶯等外,許多不常見或稀有過境候鳥亦現身此地,例如黃眉柳鶯、黃腰柳鶯、黑喉鴝、灰斑鶲、白眉鵐、黃喉鵐、花雀等;許多遷移性水鳥與錳禽亦駐足此地,例如金斑鴴、磯鷸、紅隼、遊隼等;因為鄰近深水海域,野柳也常可見到許多稀有海鳥。
(3)淡水河沿岸
關渡自然公園是許多淡水河沿岸一個重要的濕地(攝影者:許皓捷)
(4)新竹濱海濕地(港南金城湖、客雅溪口、香山濕地) 包含港南、金城湖、客雅溪口與香山濕地。除了港南與浸水的農耕地、少數魚塭、金城湖、客雅溪口外,主要為綿延海岸約 10 公里、寬度可達 2 公里的大片潮間帶灘地。冬季常可見數量龐大的遷徒性水鳥,主要是以鴴、鷺為主,如濱鷸、青足鷸、灰斑鴴、東方環頸鴴、大白鷺、蒼鷺等,而雁鴨多集中出現於客雅溪口紅樹林灘地。春秋過境時,數量龐大與種類繁多的鷸鴴將大駕光臨,如鷹斑鷸、穉鹬、反嘴鷸、黃足鹬、尖尾鹬、小青足鹬、蒙古鴴、鐵嘴鴴等。港南與新竹海濱地區的農耕地、草澤、魚塭除了有許多水鳥棲息外,亦有許多陸域性候鳥的蹤跡,如黃鶺鴒、黃尾鴝、黑臉鵐、紅尾伯勞等。值得一提的是,港南地區每年冬天都有為數不少的灰椋鳥在此度冬喔! (5)中部地區
客雅溪口常可見許多遷徙性水鳥棲息(攝影者:池文傑)
(6)西南沿海 包括有湖口濕地、北港溪口、鰲鼓濕地、朴子溪口、布袋鹽田、新塭鑒田、好美寮濕地、將軍溪口、青鯤鯓、北門濕地、曾文溪口、七股與四草等;廣布潮間帶灘地、感潮河岸、鹽田灘地與魚塭。候鳥以涉禽為主,但是亦有部分雁鴨,出現的鷸鴴與鷗之種類為全臺灣之最;本區是高蹺鴴、反嘴鴴、東方環頸鴴、青足鷸、小青足鷸、穉鷸、雲雀鷸、濱鷸、黑腹燕鷗、紅嘴鷗、裡海燕鷗等的重要棲地。其中曾文溪口每年都有大批黑而琵鷺前來,高蹺鴴每年於此區繁殖,四草是反嘴鴴每年的主要出現地區。
西南沿岸的鹽田灘地是許多涉禽度冬的重要棲地(攝影者:陳毅瀚)
(7)南部沿海 包括有高屏溪口、大鵬灣與林邊溪口,以散佈的小面積濕生植被、早生植被與魚塭為主,並無大面積的泥沙灘地,鷸鴴的種類與數量並不多;但是鷺鳥數量頗多,如大白鷺、蒼鷺等;也可見到許多鷗,例如黑腹燕鷗等;部分陸域性候鳥也十分常見,如黃鶺鴒、紅尾伯勞、大葦鶯等;夏季於高屏溪口則可見燕鴴、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進行繁衍後代的重要任務。 (8)花東地區
反嘴行鳥每年都造訪四草 (攝影者:池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