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首頁
網站導覽
科展群傑廳
全國中小學科展
臺灣國際科展
科展回顧
科展學習區
生活科學廳
生活科學問與答
國外參考網站
科學研習月刊
生活科學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優質教案
國外參考網站
趣味動畫學習區
i-show直播
分類查詢
全文檢索
科展群傑廳
科展資料
生活科學廳
問與答及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作品名稱
作品摘要
指導老師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名稱
講者
全文
首頁
教學資源廳
優質教案
蔡倫學苑-製作再生紙
分類查詢
全文檢索
科展群傑廳
科展資料
生活科學廳
問與答及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作品名稱
作品摘要
指導老師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名稱
講者
全文
蔡倫學苑-製作再生紙
課程名稱
蔡倫學苑-製作再生紙
科別
應用科學
作者資料
實驗組,李致翔、許兆芳、邱庭煒、陳春男
指導教授
陳建志教授
授課對象
國小一~四年級
課程時間
2小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紙的歷史。
2. 認識紙漿的原料種類與功能。
3. 知曉再生紙製作流程,正確使用抄網製作再生紙。
4. 認識紙類回收的重要性。
課程簡介
活動一:紙的歷史故事。
活動二:蔡倫學苑-製作再生紙。
教學流程
壹、
準備活動
一、
教師準備
活動一:紙的歷史故事PPT
活動二:廢紙、果汁機、水槽、抄紙框、木板(or紙板)、毛巾
二、
引起動機(10 mins)
請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紙類的應用?這些應用使用的紙有什麼樣的特性?
教師歸納紙的來源與用途,引導出缺乏紙資源的困窘與珍惜紙資源之重要。
貳、
發展活動
活動一:紙的歷史故事(15 mins)
1.
介紹「非紙之紙」:在紙尚未普及前的替代品,例如竹片、埃及紙草、墨西哥樹皮紙等。
2.
說明造紙術的發明與傳播。
活動二:蔡倫學苑-製作再生紙(80 mins)
1.
介紹紙漿的原料與功能。
紙漿中不同的纖維形成不同的紙質,而纖維則取自於各種天然植物,例如:鹿仔樹、馬拉巴栗、桑樹、雁樹,經過各種加工而行成紙張。
2.
投影片介紹手抄紙流程。
(1)
蒸煮-原料經由蒸煮的過程,加速植物纖維分離。
(2)
漂洗-煮後的纖維,使用大量的水洗滌。
(3)
打漿-漂洗後的纖維原料成漿狀,作打漿處理,行成所謂的「紙漿」。
(4)
抄紙-抄紙的原理是將紙漿纖維重組,是造紙流程中最奇妙的手續。
(5)
壓紙-紙漿經過抄紙形成紙的形態,再來就是將水份壓榨去除。
(6)
烘紙-一疊疊壓榨後的紙形成像豆腐的形態,再來就是烘焙成紙。
(7)
成紙-紙豆腐經過溫度的烘培,就形成一張張珍貴的手工紙了。
3.
製作再生紙
(1)
將廢紙發給學生,把紙張撕碎後統一浸泡水中。
(2)
用果汁機將其打碎變成紙漿後,分至各組紙漿槽內。
(3)
雙手深入紙漿槽中攪拌均勻(避免紙漿沉澱)。
(4)
抄網放入紙漿槽水面下,以紙漿可以流入抄網之深度即可,前後搖晃抄網數次(紙漿多寡會決定厚度)。
(5)
拿起抄網將水份瀝乾,打開框架,將抄網中瀝乾的紙漿反倒在木板上,並用毛巾擦去剩餘水分後,移去抄網。
(6)
板子貼上名字後放入烘箱。
※
其它注意事項:
A.
取拿抄框撈起紙漿時,手指勿觸及抄網面。
B.
撕取再生紙時,力量需適中,避免紙張裂開或截斷。
C.
再生紙的製作可以在紙漿加入其他植物纖維、乾燥花瓣、亮粉、精油等,增加變化性。
4.
介紹台灣的造紙文化。
參、
綜合活動
(15 mins)
一、
拿取完成的再生紙,分享彼此的作品,討論有無特殊的發現。
(
厚薄、水波紋等等
)
二、
學生分享製作再生紙的心得,教師提倡紙類回收的重要性。
~
課程結束
~
所需材料或儀器
紙的歷史故事PPT、廢紙、果汁機、水槽(一組一盆)、抄紙框(一組一個)、木板(or紙板)(一人一塊)、毛巾(一組數條)
關鍵字
再生紙、回收。
與教材的相關性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一年級課程 校園裡的花木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二年級課程 做果汁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六年級課程 永續家園、生態與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