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首頁
網站導覽
科展群傑廳
全國中小學科展
臺灣國際科展
科展回顧
科展學習區
生活科學廳
生活科學問與答
國外參考網站
科學研習月刊
生活科學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優質教案
國外參考網站
趣味動畫學習區
i-show直播
分類查詢
全文檢索
科展群傑廳
科展資料
生活科學廳
問與答及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作品名稱
作品摘要
指導老師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名稱
講者
全文
首頁
教學資源廳
優質教案
大嘴蛙呱呱呱
分類查詢
全文檢索
科展群傑廳
科展資料
生活科學廳
問與答及補給站
教學資源廳
影音資源
作品名稱
作品摘要
指導老師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資源名稱
全文
名稱
講者
全文
大嘴蛙呱呱呱
課程名稱
大嘴蛙呱呱呱
科別
物理
作者資料
實驗組,李致翔、許兆芳、邱庭煒、陳春男
指導老師
鄭世彬老師
授課對象
1~2年級
課程時間
2小時
教學目標
1. 覺聲音和物體振動有關。
2. 嘗試各種聲音傳遞的方法。
課程簡介
利用生活中常聽到的聲音啟發學生的好奇心,再藉由敲擊不同的材料模擬常見的聲音,幫助學生了解聲音和物體振動有關。
教學流程
你會模仿那些聲音
?(10
分鐘
)
撥放一些特別的聲音(動物、街道、汽車等),引發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分享他們能夠模仿的聲音,分享這些聲音的特性。
生活中有那些材料可以模擬出不同的聲音
?(30
分鐘
)
看電影時,需要很多配音音效,這些音效往往是現實生活中沒有辦法被聽清楚的,除了使用電腦製作特殊音效外,還有哪些器材可以模擬出不同的聲音,帶著學生從活動中認識聲音。
活動:衣架裡的大鐘
材料:細綿繩、金屬衣架。
操作:將棉繩掛著衣架,將棉繩兩端塞入耳朵,請同學敲擊衣架即可聽見大鐘的聲響。
活動:公雞嗝嗝叫
材料:紙杯、迴紋針、微蠟牙線、海綿、蠟燭
操作:
1.將牙線在蠟燭上來回摩擦,使牙線表面沾有蠟質。
2.將紙杯底部打一個小洞,洞的大小使牙線能夠穿過去即可。
3.將紙杯底端的牙線綁上迴紋針,使其卡在杯子底部外側。
4.拉緊牙線,並將海綿稍微沾濕,用海綿壓住杯口處的牙線,迅速而短促的往自己的方向拉動,即可發出像公雞「咯、咯」般的聲音。
活動:甩紙炮
材料:報紙(或A4影印紙)
操作:
聲音對對碰
(10
分鐘
)
認識生活中有許多不同材料是可以模擬出不同的聲音後,利用這個活動讓學生察覺不同材料所發出的聲音的特性,知道每種物體都有其音色,但某些物體音色卻非常接近。
活動:聲音對對碰
材料:底片盒*4、米粒、綠豆、紅豆、彈珠
操作:
將四種物體放入罐中,讓學生分別聽這四種材料在罐子內搖晃的聲音。
將罐子放入布袋中,找學生任意選取一個罐子搖晃出聲音,並推測罐內裝有哪一種材料。
這個活動比較難的地方在於分辨出綠豆與紅豆搖晃的聲音,藉此討論讓同學知道每種物體都有其音色,但某些物體音色卻非常接近。
聲音怎麼來
(35
分鐘
)
從上個活動中引導學生知道聲音的產生是因為物體的振動。接下來用音叉分組實驗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印象。
活動:音叉實驗
材料:音叉、封口袋、小保麗龍球
操作:
敲擊音叉並觸摸,感受音叉的振動,了解音叉振動時產生聲音、停止振動時聲音消失。
將音叉靠近裝有小保麗龍球的封口袋,可以看見保麗龍球跳動。
對著裝有小保麗龍球的封口袋說話,也可以看見保麗龍球跳動。
活動:大嘴蛙發聲器
材料:橡皮筋、塑膠罐、鈕扣、棉繩
操作:
1.
用棉線打等距離繩結(約1公分的等距)。
2.
繩結綁在鈕扣做拉繩。
3.
橡皮筋穿過鈕扣後綁在塑膠罐上。
4.
手握住塑膠罐以另一手食指與中指間輕拉棉線,造成鈕扣打到罐子發出聲響。
聲音的傳遞
(35
分鐘
)
認識聲音的傳遞需要有介質,空氣、固體、液體都可以作為聲音傳遞的介質。
活動:氣球傳聲筒
器材:紙杯、260氣球
操作:將兩個紙杯底部開洞,套入長型氣球。
演示活動:把聲音變不見
器材:蜂鳴器、真空罐
操作:將蜂鳴器丟入真空罐中,開始抽氣。隨著罐內空氣越少,所聽見的聲音越少。
注意:蜂鳴器與罐子間需鋪設衛生紙或海綿,避免聲音因固體(罐子)的傳遞降低演示效果。
演示活動:水中傳音
器材:封口袋、碼表、水盆、水
操作:把碼表設定聲響,放入封口袋中,再泡入水中,觀察有無聽到聲音。
所需材料或儀器
細綿繩、金屬衣架、紙杯、迴紋針、微蠟牙線、海綿、蠟燭、報紙(或A4影印紙)、底片盒*4、米粒、綠豆、紅豆、彈珠、音叉、封口袋、小保麗龍球、橡皮筋、塑膠罐、鈕扣、棉繩、紙杯、260氣球、蜂鳴器、真空罐、封口袋、碼表、水盆
關鍵字
聲音、聲音的傳遞
與教材的相關性
216-1a.察覺物體發聲時,有在振動(例如說話、打鼓)。
216-1b.察覺聲音藉物質傳播(例如拉緊的線、水管等)。
216-3b.探討樂器的調節與其發音的改變。
421-3d.知道利用物體的導電性,在用電時避免危險。